荀彧自己就是颍川出身,从队列中窥见了不少熟面孔。
只是这些人到底是去观望的还是直接寻晋升途径的尚未可知,故而两两相望之间也只是彼此颔首致意而已。
他看着眼前的情景说道“听闻刘公任幽州牧期间,互市的商贾也不敢有二价,若真如此,等翻过明年去,到了开春时节,恐怕从南阳与汉中方向流入关中的民众更不在少数。”
这种人口流向,带来的必然是关中实力的进一步雄厚。
虽在短时间内,还远不足以恢复到前汉以长安为国都时的人数状态,但这种人数的增多和凭借刘虞身份与信用引来的贸易增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冲淡掉董卓小钱对关中的影响。
很难说这是不是乔琰选择刘虞的其中一个理由。
荀彧忍不住感慨道“那位乔并州做出了一个足够明智的选择。”
起码到目前为止,刘虞的信用是最经得起消耗的。
但或许,若她真有野心,这也是个对她本人来说不算太明智的选择。
可到底是哪一种评价到最后占据上风,就像汉室的东西对峙局面不知道会走向何方一样,也是个让人无从预料之事。
倒不如先亲眼看看长安的建设现状。
当他们抵达长安后便得到了消息,因长安城的各片区域重新划定,又有将行天子登基之礼的缘故,一应车马都严禁入城,必须停放在宣平门外的官营旅舍之中。
周瑜见荀彧有意直接步行入南郊区域,便令下属将车马带去了旅舍,自己则跟上了荀彧的脚步。
在两人的视线中,南郊数座夯土台遗址中,位于最东端的那座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复。
虽天上尤有细雪,但大几十张由凉州纺织办生产出的油布相互联结,形成了一座特殊的顶棚,足以支持此地的搭建工作处在一个风雪不侵的环境之下,哪怕雪势转急也不必担心此地需要停工。
从高台形制上,荀彧判断得出,那里就是长安明堂辟雍的旧址。
周围的圆形水渠和周遭的曲尺形配房也昭示着它的身份。
和洛阳城中的情况一样,这里承载着的是帝王祭祀天地、封禅、接受觐见的职责,也代表着大汉宗室的颜面。
此地毁坏在了赤眉军祸乱长安之时,而在董卓带领刘协逃亡至长安后,他宁可让人在修缮未央宫上多耗费一些心力,也并未将明堂辟雍重建。
如今才算是重新恢复了形制。
荀彧朝着那个方向走近了两步便见到,何止是明堂需要重修,辟雍这条圆形水沟也早因多年间未有使用尚需重新疏浚,进而连接到南面的河渠之中。
这条河渠朝着长安城东郊方向的民宅而去,横贯于其中。
此地开工的队伍似还抱着疏浚河道的同时也兼管河道走向调整之事,正好赶在冬日河道结冰干涸之际施工,等春日到来便可派上用场。
荀彧留意到,指挥着此地正圆水渠休整的,是位年岁已不算太小的内侍,不太像是董卓来到长安后才安排给刘协所用的宦官,倒像是洛阳旧人。
而他领着做工的居然是一群羌人。
因周遭的阻拦篱障,荀彧无法走到更近的地方去看,只是因为水渠在最外围才能看到这种特殊的组合。想到这种组合大概只有可能出自乔琰的手笔,荀彧又将对她的评价稍稍做出了一点修改。
她这也算是谨遵汉室宗庙之礼了。
他收回了朝着这边看来的目光,转向了西侧。
在明堂辟雍的西侧有十二座礼制建筑遗址,可惜依靠着眼下的人力物力条件已来不及作出修复了,为免于其残败景象反干扰了明堂辟雍的恢弘之气,他们干脆将这一片土台上的木桩都给全部拆卸了个干净。
唯独最西侧的方形台地上,灵台被重新修建在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