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纪也不算太小了,便为大汉守着这片边地疆土就好。
因今日天色已晚,齐周等人先按照刘焉所安排的那样入住休息,等到过几日,他将观礼宣旨大将军敕封的人都召集过来,再行宣旨也不迟。
“这位益州牧好像并没有我所想的傲慢。”在踏入驿馆后,齐周朝着“李蒙”说道。
他固然觉得被乔琰委任着同行过来的这位好像不太靠谱,总还是要跟人家搭上两句话的,毕竟难保就是将来在一处做事的同僚。
齐周原本还觉得,刘焉这位抢先一步提出重启州牧制度的人,应当是个枭雄人物,或许接旨归接旨,还是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的。
但刘焉似乎很符合这片益州土地给他的印象。
如今还算是冬日,四野之间无有繁花春树,不过气温要比长安高出不少,更别说是幽州那种苦寒之地。
这刘焉也得算是和善可亲之辈。
“李蒙”含糊地回道“谁说不是呢”
至于这个判断有没有出错,和他这个来益州游览长见识的人可没有关系。
且不说益州这边李儒和刘焉在齐周面前的过招,在荀悦响应了征召入朝,崔钧从并州赶来后,乔琰所倡议发起的法令变更调整,随同田耕前的筹备工作,以及弘文馆那边的招募工作同时开展了起来。
春耕季节到来之后忙的是三州的百姓,春耕到来之前,忙的则是这些官员。
长安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员只知道乔琰在行军打仗上的本事很高,跟她在政务上的合作却很少。
如今倒是正面领教了一番。
这位乔侯该怎么说呢
在长安的元月气氛未尽之际,她就已表现出了一派“人才挖一挖总是能有的,时间挤一挤也总是能有的”这种态度,不断将人力和时间成本投入到她划定的三线并行之中。
这种可用之人都给投入工作岗位的态度,让先行拜谒过了天子后前来拜访她的河南尹司马防,在这出拜访之后的五日内,就将自己的长子司马朗给送到了太常卿做事。
但事实上,眼下的情况叫做五线并行可能要更合适得多。
身在并州的马钧已经按照乔琰去信一封中所说的那样,开始对神臂弓展开研究。
按照乔琰的想法就是,既然蹶张弩的存在已经被其他各方获知了,她能凭借着这种移动不易的武器发挥出的优势就会大幅度削弱。
所以她不能还停留在原地。
稳固的炮台提升了,是不是就应该转向灵活射击了
另一方面,并州的乐平书院已经在年假之后重新开学,继续乔琰以十年为周期的人才培养。
同时开展着乐平月报的文化传播工作。
这种惊人的效率,让王允黄琬等人都理解了,为何并州军可以在短时间内入凉州入关中,最终达成兵定长安的结果。
但同时,并州出身的官员在养生方面的行动也让他们叹为观止。
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位居大司农的程昱。
乔琰也从中推动了一手,以防有些人身兼数职,在这春日未到的时候就忙碌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