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袁绍这会儿先后听了沮授和许攸的判断,已将先前被人所背叛的怒火收敛起来了不少,示意许攸接着说下去。
许攸说道“在乔烨舒这边的人看来,这个冀州出身的元某,有一定的学识但不多,胜在踏实苦干。又恰逢长安朝廷确实缺人,就正好将他给提拔了上来。却殊不知,在他们觉得要通过夸赞此人以示千金买骨的同时,他们的不少秘密也将暴露在元皓的面前了。”
袁绍拧了拧眉头,“若按你所说,为何田元皓时至今日也未曾将一点消息送回冀州”
这是半年不是半个月
以田丰的智谋,袁绍不信他在此之前想不出一个报信的手段。
许攸道“这或许正是元皓的聪明所在了。既然已经到了高位上,便不必舍本逐末,冒着暴露身份的可能,将一些我们也能以其他途径获知的东西送回来,还不如从未做出过什么越界的举动,让长安城中无人想到他是明公的人。但他也不能真在明公这里就是个死人了,还是该当给出个信号的。”
他抬手扬了扬手中的月报,“这不就是这个信号吗明公对自己的人是何等熟悉,哪怕是如此也必定能看出来,也自然会因为这个消息前往联络他。”
袁绍对此将信将疑,但见这份月报朝着另外几人的手中都陆续传了一轮后,他们都认可沮授和许攸做出的判断,他又觉得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
若这是田丰“通敌叛国,嫌贫爱富”的表现,那田丰确实是有点蠢了。
袁绍丝毫没觉得自己在问询之前差点对田丰的盖棺定论是不是也能算蠢,而是朝着在场的众人问道“那以众位看来,我现在是该当让人尽快与元皓接头”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明公觉得可不可行。”辛毗忽然开口道。
“佐治但说无妨。”
辛毗说道“元皓到如今才向明公透露他的行踪所在,或许就是怕贸然与冀州来人接触,容易引起怀疑,如今他既任职于弘文馆,倒也容易找他。现下往来意图投效长安朝廷却尤要观望的士人不在少数,这就有了与他接触的机会。明公大可委派一心腹佯装意图出仕的河北士人,因同乡之故与元皓往来,借机传递消息回返。”
只不过,辛毗说的是委派一心腹,袁绍却在挥退了众人后直接将他的次子袁熙给叫到了跟前。
“显奕,我想让你往长安走一趟,去联络田元皓。”
袁熙对接到父亲的这个委任差点惊了一跳。
但他素来重仪态气度,只是定了定心神回问道“父亲为何忽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袁绍不是刘表也不是曹操,所以他不能像刘表一样把二儿子送去长安做太仆,同时作为人质,也不能像曹操一样把二儿子送去乐平进学。
忽然说要让他去长安,其实是个很怪异的决定,甚至还是个极其危险的任务。
邺城朝廷和长安朝廷撕破脸皮,东西对峙,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情况,不分出个你死我活来绝不会罢休,他去长安便是进了敌人的大本营了
若非父亲的后半句话中提到了田丰,袁熙几乎真要以为父亲是又要放弃一个儿子。
之所以说是“又”,乃是因为在月前袁基病逝之后,父亲将长子袁谭过继给了袁基,以表示自己对这位兄长过世的痛惜之心。1
这样一来,袁谭虽然还占着袁绍长子的名头,在礼法上他却并没有对袁绍基业的继承权。
袁熙将家中的情况看得清楚,父亲在明面上对三个儿子没甚偏私,却显然更喜欢在相貌上继承自己更多,姿容甚美的小儿子袁尚。
将长子过继出去,一面是为了平悠悠之口,一面也是为了给小儿子铺路。
不过对袁熙来说这些都无所谓,反正无论父亲选了大哥还是三弟,都不会选择他。
所以他现在也只关心自己面前的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