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 258. 258(一更) 神女送征

258. 258(一更) 神女送征(1 / 4)

王粲王仲宣

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乔琰还松了一口气。

倘若写出此文的是杨修那朋友祢衡,或者是其他狂士,她或许还需要担心一二。

但王粲的话,却要让她放心不少。

她并不觉得对方所写的东西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毕竟王粲出身三公之家,自身的才名又在十五岁上下就已经显扬,他早年间接受到的教育和广泛阅览的书籍,不至于让他养出个偏激的性情,也正是这些前期的教育,让他早早形成了文章词赋练达的本事。

唯独有些可惜的是,在历史上,他的官运在他人生的前半段并不怎么亨通。

他的父亲担任着何进大将军府长史的位置,在董卓入京后便落入了身不由己的局面,而王粲本人则在婉拒了长安对他发起的征辟后前往荆州投靠了荆州牧刘表。

王粲一不是蔡瑁蒯越这等荆州世家,能给刘表在实际意义上的支持,二在相貌上也不符合汉代的主流审美,身体孱弱不说还相貌不佳,故而刘表对他并未有多器重,偏偏又舍不得落个苛待名士的名声,就让王粲给他起草公文。

袁绍麾下的陈琳写的是些讨伐曹操的檄文之类的东西,王粲就替刘表写些声讨长沙太守、劝阻袁氏兄弟不要互相残杀之类的东西。

这样的待遇和他在汉末的耳闻目睹,让他早期的诗文中形成了一种感伤离乱,忧愍世道之言,比如七哀诗和登楼赋,以至于仲宣楼成为了后世诗人多引用的典故。

而到了三十岁上,他终于迎来了转机。

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投降曹操,自此王粲进入了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队伍中,在这个阶段的文字则转为慷慨激昂,以从军诗等诗文为典范。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实都应该算是写实。所以也难怪在王粲的笔下还会有汉末英雄记这样的著作。

总的来说,这位建安七子之首在诗文一道上还是立足于实际来写的。

虽然他如今的发展轨迹确实和历史上稍有差异,但应该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偏移吧

八年前,当乔琰和杨修在洛阳鼎中观中以策论相对的时候,王粲的父亲王谦也在那里,和许攸陈纪等人同在何进大将军府,到此为止,当年只有八岁的王粲所经历的发展轨迹都和历史上的没什么区别。

在随后的董卓之乱中,王谦并未受到多少波及,在洛阳得到平定后,他便随同许攸等人跟着袁绍去了邺城。

不过没半年王谦就因身体的缘故病故。

王粲随同王谦的灵柩一道回返故乡山阳郡,居于兖州。

或许是因为长安朝廷的情况从关中传往兖州,总之王粲决定前往长安一看,正好赶上了这场特殊的盛会,也因此提笔写下了一篇送呈乔琰的诗赋。

她琢磨着对方总不至于连自己的写作习性都改了。但在她从蔡昭姬的手中接过这篇诗文投稿的时候,听着昭姬说什么“看完再决定”,又看到她脸上那副多少有点微妙的神情,总有几分不祥的预感。

她翻开了手中的稿子,抬眼就看到在标题上的五个大字神女送征赋。

乔琰“”

很好,来玄幻故事了。

那就不奇怪昭姬会是这个表情。

乔琰决定暂时抛弃掉自己对这个标题的刻板印象,先把王粲的文章看完再说。

最新小说: 篮球少年,从灌篮炸框开始闪耀 开局夺取BOSS模板 团宠崽崽上房揭瓦指南 医妃宠冠天下 诡秘:整个好活之主 战锤:憧憬成为星际战士 网游:身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 网游之奇货可居 网游之箭神无双 诡异复苏:我能联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