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您说吃面的面麦吗哦,不是面麦和大米一样,也是贵货,一般是吃不到的乡民们通常种的麦,是大麦或者青稞”
“大麦或者青稞我倒是喝过麦酒,味道倒也清爽。可我记得,这种作物产出不多啊”
“哈哈渡边大人,您恐怕从没种过地吧种地最首要的,是能种活,能结出子来,不能颗粒无收面麦比大米稍稍好些,但需要的水依然太多,太挑地,也娇贵,弄不好就没了收成相反,大麦就耐旱的很,青稞则尤其能在山上种,适应寒冷和贫瘠不管这一年水多水少,天寒天热,总是能有收成的”
看着面露茫然的渡边真澄,村上季通笑了笑,又耐心地继续解释道。
“至于种粟,那就是种小米了普通的武士们,吃的最多的还是小米。小米嘛,山地平原都能种,耐旱不说,对耕种要求也不高。一句话,就是不挑地,比小麦大米好种多了而小米的产量,比大麦青稞高些,也很容易储存在整个虾夷地、陆奥国,大部分正经的田地种的都是小米。这一次北上,船队带的粮食,一部分是森野清大商主准备好的大米,而大头就是家主从仓库中拿出的小米”
“嗯在寺社里的时候,大僧人吃大米,小僧人就吃小米。我当僧兵,也是吃小米过日子的”
僧兵渡边真澄摸了摸下巴,回味着小米粥的味道。那就是最常见的家乡味道,也是从小到大习惯的味道。他遥想了好一会,才幽幽的叹了口气,继续之前的话题。
“菩萨保佑再和我说说,种稗和种芋吧”
“哦种稗和种芋啊”
村上季通揉了揉吃饱的肚子,使劲往下压了压,然后又盛了一碗香喷喷的鹿肉粥来。随后,他看了眼助一郎,吩咐道。
“助一郎,你家就是种稗和种芋的,你来和渡边大人说”
“是稗子和芋头,那可是乡民们过日子的口粮啊稗子就是少子的野麦,芋头就是种水里能吃根的水根草”
助一郎神情恭敬,稍稍低头想了想,便比划着解释道。
“渡边大人,和麦子、粟米相比,稗子的好处,是更加好种,更加不挑地,而且耐盐地海边的盐地,就只能种稗子,种不了其他的它面比较少,但糠多。乡民嘛,能吃上糠不饿死,已经神佛眷顾、弥勒佛祖显灵,是很幸运的了”
“而芋头啊,湖边山里都有,但虾夷地几乎种不了,需要南边暖和的地方才行。陆奥倒是有人种那玩意很好活,根本不用管,只要水边种下就有收,虽然个头很小,吃起来却很香”
这里的芋头,自然不是眼下还仅存于美洲的高产红薯,而是天朝自古培育的水芋,汉书里“饭我豆食羹芋魁”的“芋”。水芋个头小,多子,喜水喜温,在汉代以前都是主食。至于后来“芋”退出主食的原因,自然是产量太少。天朝农业技术在唐宋全面发展后,温暖的水边地,就全都改种更高产的稻米了。
“这样啊那除了这些,还有吗”
“弥勒佛祖保佑当然,除了大麦、小米、稗子、芋头,乡里会种各种其他的作物,吃各种各样能吃的像是船上来喂马的黄豆和豌豆,那都是乡民们流口水的好粮食。哦田里不能一直种米麦,总得种豆子轮换,才能保持地力的。其中黄豆喜温一点,豌豆耐寒一点,虾夷地还是豌豆种的多”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