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文清拱手道“陛下不必多言,微臣明白,陛下是信任微臣,才会将微臣派去固州,微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使命。”
他这次去固州担负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使命,若能顺利完成,那一定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这对冉文清这样的文臣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因此他一点不介意降职这事。
而且若是成功了,回京,陛下也一定不会亏待他的,所以又何必介意于一时的官位升降呢,陛下能用他,愿意用他,这是陛下对他的信任。
刘子岳满意地颔首“大人理解就好,朕让黄思严派了几个武艺高强的侍卫保护你。你若还有什么要求,也尽管道来。”
固州是在前线,比较危险,冉文清是独自上任,家人都没带。
“多谢陛下,微臣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能快快上任。”冉文清迫不及待地说。
刘子岳笑着答应了“好,若收拾好了,你明日就出发吧,一会儿朕让人将侍卫送到你府中。此去固州,冉大人多多保重。”
次日,冉文清便带了几个侍卫和伺候的老仆,从京城出发,到固州城任职。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固州城内外张贴上了朝廷减税的告示,然后还派了衙役提着锣鼓,走街串巷,宣扬陛下的仁德和各种爱民如子的事迹,同时又表明,陛下诚意满满,愿化干戈为玉帛,跟晋王和谈,和平收回西南。
在城里宣扬了一番后,他又派人去乡下四处宣传此事。
没多久,固州城内外的百姓都知道了朝廷又要减税的消息,而且一减就三成。此外,官府还为家庭困难的百姓无息春耕的种子和农具,秋收后再还上即可。
接下来,冉文清又微服私访固州辖下的各县镇和乡村,处理了许多冤假错案,将一些为祸一方的恶霸劣绅通通处置了,还地方一个太平,赢得了不少老百姓的赞誉。随后,他还以朝廷的名义出资兴建了两座书院,不收束脩,以让贫民百姓家的子弟也能有念书识字的机会。
到了秋末,农闲时节,他亲自视察固州辖下的情况,组织百姓挖沟扩渠,兴许水利,以保证农业生产。次年天气干旱,因为挖了不少沟渠池塘,固州的百姓受影响不大,粮食较之前一年没有减少太多,日子还过得去。
但不远的金州就没那么好运了。
因为在战争的最前线,百姓经常被征去服徭役,生活本就很苦,现在天灾一来,百姓的日子更难过了。若是没对比也就算了,反正百姓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辛劳的生存,可几十里外的固州,生活却完全不一样,这让他们心里如何平衡。
就在金州及其附近州县的百姓都有些怨言之时,民间突然流传出了一则小道消息,朝廷发出了诏令,可安置金州及其以西的百姓到孟州。孟州有不少荒地,金州等地的百姓去开垦后,前五年不缴税,第六年起再征税。而且朝廷还将给各地移民种子农具等物,若是冬天百姓没有粮食,可服劳役,朝廷一日两餐,以帮助大家度过难关。
得知这个条件,不少百姓都心动了,尤其是金州的百姓,因为他们随时都要担心发生战争,全家小命不保。如今有机会迁移去后方,还有各种优惠条件,谁不心动呢
于是逐渐有百姓变卖了家中的产业,偷偷摸摸逃往朝廷控制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