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人遗憾程澜那里不再在村里招人的时候,支书就这么跟他们讲的。
以点带面,不能全都指望着那个点。
还要指望其他的点爆发。
像程岩如今不就混得挺好么。最近把赵家、程家不少人都弄到成都炒瓜子去了。
人得想着自助啊
不能什么都指望人家程澜吧。
不然,以程澜现在负债几十万的境况,她哪来的钱安顿外地员工住宿
等着她在别处的分店开张吧。听说下一个店预备开在上海。
到时候下一茬身高够的,应该就有机会去了。
毕竟她肯定需要天然会向着她的程家人。
哪怕是程英和程伟,也是向着她的。不仅是因为血缘,更因为他们的根在程家村。
帮着外人坑程澜,那是不想回家了
如今村里喝牛奶、打篮球的风气激增。
还有,愿意花钱去读高中的也多了。高中生去了就有机会当领导,拿分红奖金的啊。
程澜这么用人,比她苦口婆心的回去劝人让女孩子读高中强多了。
还是利益最动人心
王千惠、程芳、程颖、程欢等人的经历,村里人都是看在眼底的。
舒姐的服装秀之后,六月有蜀绣的传统绣坊通过闫家舅母那边和程澜联系,也来展示过绣活成品。
丝巾、荷包等小物件备受欢迎。有几个程澜看上了,都只能先出给了客人。
等补货的时候她才拿到。
既然是补货,她就多买了一些。送给陆老师、钟老师、高翔、顾雪、唐欣然、章华、庄兰兰等人。
团扇、插屏甚至大的落地屏风等大物件卖得也挺好。
这回连那些外国客人也跑出来看来了。
舒姐的设计除了旗袍,多少还有些在模仿港台的服饰。他们不稀罕。
倒是这绣活儿,他们很中意。用各自的母语直呼是艺术品。
程澜现在不收固定的租金了,她改提成了。10的销售提成。
这样更方便拒绝一些她觉得不上档次的展示,宁缺毋滥。
因为和她的收入挂钩,她拒绝得就有理有据了。
这个历时七天的蜀绣展出让她收获了足足2000元。
不但有钱进,这样的展示也让她这里文化氛围还不错。
这样的展示就不用特地安排在晚上了,白天也可以。
那家绣坊就没像舒姐一样进京租门面。他们就带了许多货在程澜这里寄卖。
但就那么搞一次,就把绣坊多年的存货出了大半。
当时在这里看展示的英国客人和程澜道“issg,你们的工艺确实出众。但是,你们的速度太慢了。还是机织的更便于占有市场,也更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由我们来开启的。”
程澜道“不,机织的能走量,但永远无法被称为艺术品。物,始终还是以稀为贵的。机织的可以填充中下层市场的巨大数量需求。但因此,更显出华国传统技艺的可贵。古董为什么贵,就是因为少越是孤品,越是珍贵。”
撑场面的话她是讲了。但是,人工的绣活儿确实太慢,而且对绣娘眼睛的损伤也是极大的。
而且,如今这些老手艺人的传承也是越来越少了。
程澜定制了许多玻璃柜,在四合院角角落落的展示蜀锦,上头明码标价。
之前有人想来寄卖画,非名家的画很难卖的。
但蜀绣名声在外就还好。尤其外国友人很喜欢。
而且,摆在那里也能做装饰的。
目前她这里基本还只是跟蜀中的一些艺术团体,譬如说川剧团、蜀绣坊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