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她阿玛这一代的公主们,就不至于跟先前的那些公主姑姑们似的,过早的去世了。
宋氏咬牙道“好孩子,你听额娘说。额娘规矩了一辈子,听话了一辈子,到如今进宫了,也还是你瞧见的这个样子。额娘不是叫你伤心,额娘是要教你个讨巧有用的法子。”
“那郭太嫔在后宫兴风作浪,还在年嫔的事里头搅风搅雨的。你皇阿玛只是暂缓了进封的心思,这个你说对了。恪靖公主迟早要进封的。你皇阿玛应当是很欣赏恪靖公主的。”
宋氏是最早跟着胤禛的人。
她知道自己的性子不讨胤禛的喜欢。可要她改了性子这太难了,她天生就是这样的。
这一来二去的,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后来有了福晋,有了李氏,有了格格们侍妾们,胤禛待她,就真的只是淡淡的了。
但是她知道胤禛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单看皇贵妃和年嫔就知道。胤禛喜欢聪明的有手段的,有时候又不那么规矩的女人。
她自己做不来。可她的小女儿能做到这样。
况且胤禛也确实待三公主不错,宋氏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以小女儿的心性,未必做不到。
宋氏教三公主“你嫁出去后,身边附近必然也还有嫁出去的公主们。你除了要劝慰你大姐姐振作,让她成为你的助力外,你还要联络与你同在蒙古的公主们。和她们一起联合起来保护自己。然后,再建立属于你们自己的势力。要想经营生活也好,在蒙古王爷世子们那里争取利益也好,端看你们自己的意思。”
“恪靖公主是你们的姑姑,也有同辈们,你可以做那穿针引线的丝络,将她们都串在一起。想来恪靖公主是不会看着你们不管的。”
三公主听的心潮澎湃“额娘,你真是太机敏了。这样一来,公主们在蒙古的境况很快就会改变,皇阿玛那里,应当是很乐意看见这个改变了。”
宋氏道“那是自然。不过这样的事,要慢慢的来,徐徐图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你也不能让人瞧出你的意图来,不然蒙古人会阻止你们,不会看着你们做大。你要胆大心细,小心谨慎,方能成事。”
三公主拍着胸脯道“额娘放心。回头儿臣探个底。会好好的琢磨如何行事的。”
三公主看宋氏的眼睛都是亮亮的,“额娘既有这样的心胸见识,还有这样的主意,怎么还要年年依附在皇后手下呢在这后宫之中,额娘若肯用些手段,断不会被皇后压制成这样。”
宋氏心里苦笑“额娘同你,情形不一样。”
“草原上天地广阔,你会遇见很多人很多事,和在宫里和府里是全然不同的地方。那儿的人也会算计手腕,但不像在宫里这样。女子们出门就是天地,可这儿呢,拘在一个院落里,一处宫殿中,施展不开的。”
何况,她一开始做的是皇子的格格,卑微至极。
女儿出嫁是和硕公主,去了是正室嫡妻,自然底气十足。
宋氏想,她从一开始,就是没有底气的啊。从她失去了那个没生下来的男胎,她就再也没有什么底气了。依附乌拉那拉氏,她尚且可以苟延残喘。
若只有她自己,怕是早就被李氏给除掉了。
母女俩几乎说了一夜的话,最后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合衣睡去的。
晨起用膳时,听见发出的进封恪靖公主为固伦公主的旨意,宋氏与三公主相视一笑。
三公主想,她的皇阿玛,似乎比想象中还要更着紧她们这些抚蒙的公主们呢。
这是好事。大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