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尔嘉娜决定重拾写作。她习惯了吸食成瘾物品,一边写诗、创办杂志,每夜有不同的灵感,获得许多同志者。可不久后杂志社被烧了,黑烟滚滚整座城市都能看见,大雨下了整整三年才熄灭了它的火。雨水保留了文字的罪证,同志接连被逮捕沉海。
黛尔嘉娜心灰意冷地回到老家,年幼的青梅已经嫁给本地将领,每天被灌了迷药安置在蚊帐内,将军在旁跪着喊母亲。这些全城人都知道。教堂的钟声一天天都在响,送走了她的邻居。她决定乘坐巴士和大船,来到恩图撒的纪念墓碑前,等待一个新的灵感。
第三卷是他乡怪客
阿尔瓦多原本是名法官,因为做出不收贿赂的壮举而倍受瞩目。她在土星宣布独立后风雨兼程地赶到首都,希望为和平派出一份力。然而另一个武装派在她到达首都后立刻发起了政变。他们往地上凿了一口深井,涌出的黑泥淹没了整个城市,并且顷刻间变得凝固。武装派走在凝固的土地上,问土地里的人是否服从他们,服从的话就挖他们出来。
阿尔瓦多假意服从,担任了将军的法律顾问,帮将军操办了外交学校。将军问能不能娶自己的母亲,阿尔瓦多战战兢兢地回复也许能娶一个像母亲的人。
阿尔瓦多与她潜藏的同党决议暗杀将军,可将军身负异相,他宽厚的后背有鱼鳞的纹印,声如隆钟从不会有鸟为他停留,衣服也挡不住他身上的疝气。有着特异能力的将军怎么也杀不死,用铅封印在棺材里第二天还会如常起床,然后大发雷霆处死一批人。
最后阿尔瓦多的无意识下毒似乎成功了,可重新登场掌权的都是她不认识的人。她感到十分迷茫,想来恩图撒的墓碑看看,发现墓碑有一行字,我死后我的文字必定值钱,致这伟大下藏着卑劣的文学。
纪念日的三卷一口气发出,外星读者们也一口气读完。这里的读者阅读水平都比较高,所以读完后都感到一阵思想碰撞的畅快,仿佛全身上下都被贯通了,后劲猛烈让它们呆坐光脑前。
“这是何等有魔力的文字啊”
无数位外星读者脑中不约而同地浮现这句话。
然后思路开始活跃,无数的想法雪花般蹦出来,它们迅速地在论坛写下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这是一次全景式的写作。”
一位回复帖子十分活跃的读者说道。不少外星生物熟悉它的id,那是论坛内著名的批评家。
“纪念日三卷的主人公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命运紧密交汇。她们都与土星经历的多场战争有关,各自的回忆故事描述出一个强权下衰亡枯萎的小城市,以及不同角色如何在时事中随波逐流地活着。她们好像把大作家恩图撒当做希望,但实际上过去的伤疤还隐隐作痛,未来的命途依旧飘渺虚无。
“而我佩服浮灵的是,这三位主人公都具有群体指涉性。”
读者都习惯了批评员总要生造点词出来,连忙问“群体指涉性”是什么意思。
“即一种群体的代表。像是第一卷的莉迪西娅,她就是被送去外星的知识分子,可回来后却对自己的归属地感到迷茫与阵痛,漂泊无根。第二卷的黛尔嘉娜指代固守故土的诗人,在战火中流离颠沛,食不果腹。第三卷的阿尔瓦多是有志向的行动派知识分子,可在权力的阴谋漩涡中也只能如提线木偶般活着
“这些描写都全景式地呈现了那个时期的现实,犹如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这种全景式写法太磅礴迷人了我认为蓝星小说家不比这里任何小说家要差”
“我也觉得很好看,瑞磊语的翻译文本太对味了。”
“一口气读完,脑子都是晕晕的”
看完批评员的看法,一位读者弱弱地提问
“我还没看,但你说她写的是现实,岂不是文不对题这可是迷幻文学交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