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倏尔落泪。
五日后。
三司话事人坐在一处,能清清楚楚看到彼此脸上的痛苦。
这案子根本进行不下去啊
他们倒是在赵国公府太尉书房,寻到了几封太尉与韩瑗来济等人的书信。
但看内容只是寻常问候,顶多是言谈随意些。
若说有什么似怨怼有谋反之意的话,那便是从来济的回信里,能看出长孙太尉曾说过陛下贬官太过驱逐旧臣,不垂省察等语。
但这些话,长孙太尉在朝上当面也说。
其余的便没有查到什么,更问不出什么主要是长孙太尉一言不发,根本不与他们说话。
三司别说上刑了,都恨不得跪下来求求他赶紧开口甭管是辩白还是认罪,您得有句话啊
可无论问什么,无论三司朝臣换了多少,长孙太尉就是闭目不言。
直到今日,才开口道“我要见陛下。”
“若定我罪,非天子不能。”
为此,三司话事人才坐在这里,准备商议推出去一个人去向皇帝回禀他们什么也查不出来,请陛下亲自过来问话这件事。
大理寺卢正卿和刑部辛尚书,都指望御史大夫崔义玄去与皇帝回禀毕竟你是陛下刚提拔上来的,肯定是心腹吧
崔义玄拒绝独自背锅。
表示他绝没有那么心腹。
于是坚决拉上两个想躲事的老狐狸,一并去立政殿回禀。
皇帝看着案上三司找到的诸多书信,边翻看边似随口淡然问道“你们去抄赵国公府了”
刑部辛尚书却一个激灵,连忙道“未有陛下旨意,臣等如何敢抄没国公府。”
解释道取这些书信,还是由长乐公主亲自陪同。
像是闪电劈开黑夜,长孙无忌忽然怔住了。
“宗亲妄图取而代之,我替陛下平之”
李治在长孙无忌对面坐下来。
他以为无论什么都能接受质问,愤怒,怨怼,乃至衔恨
李治走近,抬手按住长孙无忌的肩膀。
长孙无忌神色恍然,只觉好似时光倒流,十五岁的晋王拿着一卷律法,站在他身边讨教“这条律令,我这样解,舅舅看对不对”
“对不对”
只是什么呢只是相信自己,只要他在,世家必然翻不出什么花来,该用还是得用,不然难道由着皇帝启用诸如许敬宗等无才无德之人
收拾的很干净。
可皇帝的声音依旧冷静地在说着“其实,舅舅何尝不是在用朕压制世家,再用世家来掣肘朕”
“朕等着。”
李治将称呼从朕,换成了我。
“是不是说了太多次在帮朕稳定朝纲,舅舅连自己都骗过了”
下首站着的三人,这次是齐齐打了个激灵,只得硬着头皮回了长孙太尉那句话。
他是这样想的吧。
“舅舅是否觉得很畅快登高览众,百官臣服,无论世家勋贵还是宗亲皆要俯首。比之前那些年,都要痛快”
大约是被冤屈的愤怒和怨怼,以至于见了他也没有起身行礼。
可是现在,李治才知道,他见不得舅舅狼狈。
长孙无忌见此,开口第一句话便带了些讥讽之意“陛下屏退左右,难道不怕我谋反弑君了吗”
大理寺有专门暂押亲贵的牢狱。
言及数年来“误先帝圣托,罔上负恩,擅弄权柄,几于专权乱政。”自请其罪。
“舅舅是不是觉得,我还年轻,做的不够好,你会先替我看住、镇住这朝堂。若我有过你便谏言,令我改之,让我做一个更好的皇帝。”
语气转冷转厉“舅舅不觉得,这是父皇的位置吗”
朝臣与侍卫都流水一样退出去。
至此,长孙无忌才低声道“我从没有想用世家掣肘陛下,我只是”
他今日过来,穿的也只是常服,乍一见
还是如稚奴所说,他是在为了自己能够权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