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后向来不是宫中女子一人之事,更恩及家族。
王正卿,不,现在是王侍郎。其名王直,字神玉这个字来源于他家族中传说,他出生前祖父梦到神仙交给他一块美玉。
经王老尚书安排,姜沃先至吏部下司封属掌朝中封爵事历练三月,而王神玉则至司勋属掌朝堂授勋事待三月。
“故而各部侍郎皆为正四品下,独吏部侍郎为正四品上。”
倒是给了官位武元庆至龙州任县令,武元爽至振州任县令。2
姜沃听皇帝的语气已经换了以往的轻松温和,还带点笑意,就也抬头好奇问道“想知道。”
甭管王老尚书心情多么复杂。
她已经熟练地展开舆图,往大唐的犄角旮旯去寻这两州不,振州倒也不必寻,前侍中韩瑗就在那,海南三亚嘛。
作为吏部侍郎,亲自下发落实了这两道任命。
但皇帝此举,无疑是提前婉转与她说明此事,让她不要有此冒进贪位之心。
姜沃自然也提前做过许多新部门的功课与太史局这种精炼部门不同,吏部下属官员极为庞杂,比如单考功一属,负责日常公务的令史与书令史加起来就有上百人。
来人生的面目周正,美髯飘飘,姿态闲适风雅
姜沃遵照老领导的安排,就任司封属。
姜沃从前入太史局,很快就记住了每个人的名字、性情、才干。但到吏部估计要下一番水磨功夫了。
起身肃道“姜卿既入吏部,朕对你便颇多期许。”
很快,朝中官员便震惊了。
皇帝下旨,追赠皇后之父,已故应国公武士彟为司徒,并州都督;皇后生母杨氏封应国夫人。
“朕已然挽留了他。”
做皇帝不能,至少不应当这样。
“立后大典后,吏部王老尚书上表致仕。”
姜沃郑重应道“臣必不负陛下之期”
这一位侍郎,应该是皇帝选定的,在年后,真正接过王尚书班的人。
免武元庆武元爽承爵。
皇帝闻言颔首。
姜沃毫无异议要是崔朝能解开皇帝这个谜语人就好了。
皇帝道“吏部,天官也,为朕之肱骨。当为朝堂擢优者,退劣者。”
为什么陛下与皇后刚才不问说了算的人啊
诸般思绪在脑海中转过,不过瞬间。
姜沃并不知,因自己太忙,帝后就只留下了崔朝来逼问家事。
姜沃听了,也不甚意外王老尚书已经望着七十的人了,一辈子持身中正,为人极低调踏实。
姜沃懂了。
姜沃陛下,您是会选人的。
皇后上表为两位兄长请辞爵位。
姜沃望着这个将来的搭班同僚与半个上峰,感受到了未来工作量的压力。
上吉卦。
最好的老师,自然是在吏部如泰山石一般坐了小二十年的王老尚书。
皇帝给了她吏部仅次于尚书的官位。
人心莫测,可不是程序,输入进去秉公做事,就会被执行下去。
姜沃主要寻了下龙州,唔,原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啊。
必然还有旁的事情
为了这个大侄子在户部要钱的所作所为,王老尚书每次见到户部尚书幽怨的眼神,都得拿出为官五十年的脸皮,才能若无其事地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