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沃站在其中,见朝臣们一片凝重。
哪怕近年他去信,说起许多舅舅事朝堂烦难事,兄长也从不接此话,只是讲一讲万岭谷的山川草木,问一问他的安康。
东汉末年,十户九空并不是一句虚词。
当场布置,每人要写足五千字策论。
皇帝蹙眉“可如何睡得着。”
媚娘亦如此,她已经开始走到架子前,去寻姜沃在奏疏上注明的数本史书。
这次姜沃是从实际数据与帝后道“自秦以来,历朝历代中华人口,皆未超过六千万。”
就如宋朝一般,若是经过引进、育种,以大唐的气候,广袤南面疆土有不少地应当都能种占城稻。
在他看来,舅舅忙着权倾朝野,唐律疏议的编纂,便没有贞观律来的细致。
这个不必姜沃说完,皇帝本就谙熟于心“隋末近九百万户,乱世后到高祖武德年间,厘清户籍,只有二百多万户。”
人口太多,资源有限,本就不可避免内卷。
“是。”
是啊,他体会到了。
于是皇帝立刻拆了这些年,他逢年过节或是遇到什么事,都会提笔给兄长写一封信。
直接就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了,迎来了大名鼎鼎的三国时期。
倒是皇帝和媚娘,一直没睡着,就白日的奏疏,商议未绝。
此番忽然有信来。
他看向姜沃推算过结果的奏疏太史局出身,果然数算学的好。
见皇帝颔首,姜沃立刻取出两份数据详实的奏疏来。
并不知,遥远的黔州还有人被她影响到了。
如今,舅舅既然睡不着。
皇帝和朝臣卷的越多,天下万民就能卷的少一点。
姜沃叹息道“陛下,臣知道,这些战火,一定有朝廷极大的过失。汉末隋末,朝堂腐朽。”
也将这个问题抛给他们。
是舅舅于永徽年间所成全套唐律疏议
她的情绪已经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惊痛过了,此时还算平静,倒是皇帝与媚娘,眉头越皱越紧。
信中更不曾论一点朝事。
之后又连问了几句兄长身体如何,气色如何的话。
“我陪着陛下一起。”
李弘很快就要两岁了,吐字就清楚多了,他也常见姜沃,就慢慢说道“姨母好。”
可这回,兄长特意来信,说了人口陷阱事。
这一夜,姜沃久违地睡得很好。
提笔作书。
宋代以前,中华大地人口,超过六千万就有要崩溃的趋势。而宋代,却超过了一亿。
皇帝的手按在几封奏疏上。
“但听亲卫说,大哥也从未出过万岭谷。”
媚娘如以往般,将手覆在皇帝手上。
姜沃都一一答了。
李治拆信。
皇帝一听也略带了几分诧异“朕是吩咐过亲卫,不要把大哥当成犯人拘押着不许出门。”
姜沃与帝后二人再次说起了人口陷阱。
是黔州的亲卫一路北上亲自送的。
“再有隋大业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