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议甚佳。”国子监祭酒和司农寺吴少卿,差点忘了还在御前,当场就讨论起此事,分起了谁来办学谁来授课的公务。
还是被想要发言的户部任尚书打断,才意犹未尽停下。
凡此种种,各署衙皆有建言。
旁边负责记录的两名中书舍人,笔就没停过,哪怕立政殿很凉爽,他们也因奋笔疾书写出了一头汗。
众人拾柴火焰高,无外如此。
然,除了体会到集思广益外,姜沃更深的体会,其实还是世家门阀的根深蒂固。
姜沃从来不轻视古人的智慧。
因而她从不信这么多朝臣里,没有看透世家门阀吞并大量土地多有隐户不纳赋税的危害。
但并没有朝臣真切的剑指这一点。
毕竟他们绝大多数人,不是出自世家,便是不肯得罪世家起码此时不肯明着得罪世家。
总的来说便是,这些朝臣策论中,好的建言颇多,该着手去推进的也有不少,但真正触及皇帝炎热灵魂的并没有。
唯一算是比较入皇帝心意的,便是他去岁才新升的同中书省门下三品杜正伦,提出了些有利于朝廷堪实户籍的举措。
比如不能任由各县、里自统户籍报上州府,而是改由州府下派官员去督查登造户籍,甚至朝廷也要每几年从京中派出朝臣,去各州审核户籍。
杜正伦还特意提出,要令下派朝臣避开各自的祖籍,以免私情。
姜沃听着,这便颇有些人口普查的意思了。
也算是能抑制些隐户之患。
皇帝也即刻给予了杜正伦正面回应,将其正式提为中书令。
很快,八月里,被王老尚书安排至吏部考功属,正式接触到大唐科举的姜沃,再次深深体会到世家于朝堂之根深。
且说大唐的科举制颇复杂,笼统来说分为三种考试科目进士科考时务策论、明经科儒学典籍、已经不一定每年都举办的制科考例如法律、算学等特殊科目。2
当然,世家感兴趣的,只有国家取士入朝的明经、进士两科。
是看不上制科的。
其中,又以进士科更难考中,前程更远大,更为士族所青睐。
毕竟有俗话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quot,便可知进士多么难考。
王老尚书正是把两个令他头疼的下属,放到考功属,令他们负责筹措今岁十月的进士科考。
早在进入考功属前,姜沃就已经花了大半月,将吏部中历年进士科的文书借阅来细看了一遍。
然而越看越觉得不对。
这些进士怎么看来看去,好像都还是世家人啊
姜沃就挑了一日,将武德初年到贞观末年,所有报考进士科以及最终的进士名录都拿来与媚娘一起分析。
媚娘在感业寺那一年,曾经将世家谱牒仔细研究过。
毕竟,要打败一个对手,首先要知道对手到底是谁,又有多么庞大细致的根系。
在这上头,刚入吏部不久的姜沃实在不如媚娘通晓,就特意拿来请专家指点。
媚娘对着名录上记载的祖籍和姓氏,一一分析过去。
姜沃就在一旁负责列表统计,计算每科进士的世家百分比。
最终结果出炉,数据证明姜沃想的没错
姜沃了然看来是卢家也不太想让卢照邻结交的朋友。
卢照邻目光依旧清和如许,取出一卷诗文“且我既来扰你,再不敢以私交举人,必是以我公心来论觉得其人有才。”
“不过,姐姐只看如何贡举,就知道为何选出来的依旧都是世家子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