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沃想到正月里的贡举与二月里的放榜若有朝臣要上奏改立太子,估计也得等贡举放榜过去吧。
至今今岁末,不管是出于旁人的授意,还是太子本人真的受不了了。他终于递上了自请让东宫的奏疏。
当年皇帝无嫡子,太子是以长幼之序得立。
此时王老尚书看着鸦雀无声,正在进行进士科考试的都堂,心内升起些不满许侍中这也太急了吧,这还在贡举期内呢
“但朕自己是经过的太子妃,将来的皇后,才貌都是其次,最要紧的是心性合宜。”
然姜沃也是第一次听皇帝这么明确的提出,弘儿将来会是太子。
然后目光在崔朝和姜沃面上拂过,认真道“朕相信一定才貌堪配,天造地设。”
他继续安排未来“若是女儿这倒是有些麻烦。”
王老尚书闻言也不免一惊倒不是惊这个事,以王老尚书人脉也早知太子自请让位,东宫将要易储。
好在许李二人上奏虽急,也甚合皇帝心意,但皇帝未急。
李治搁下杯盏笑道“姜卿好会堵朕的话但朕今日还是要说。”
“安安是朕与皇后的嫡长女,朕自然早早为她打算若是你们有个儿子,正好给朕做驸马。”
皇后是有儿子的
才说了一半,就见姜沃执壶,给他添酒“陛下之赞,臣受之惶恐。”
朝臣皆深知,太子与圣人父子疏离至极。废太子,不过是个时日问题。
她不想说也没关系,喝过酒的皇帝,自己就能说下去。
奏请陛下改立嫡子。
不会是特意挑了她不上朝的这一日,尽早上奏吧。
这也是一桩顺应帝心的功劳啊。
这一声叹息的内涵可太多了
至宴上,皇帝就笑道“安安如今一点儿看不出早产孩子的样子了。”
许敬宗李义府正月上书,皇帝先将此事押后。
姜沃未至大朝会吏部许多官员都告假未至,因这一日是贡举进士科开考日。
太子的东宫就跟筛子似的,什么事儿都瞒不过外头的朝臣。自东宫递奏疏到御前,估计耳目聪灵的朝臣,此时已经得信儿,筹谋着请皇帝改立太子之事。
百官拜贺东宫。
姜沃已经完全不想说话了,低头看锅里翻滚的肉片。
东宫属臣屡屡被皇帝调离,剩余属臣也都尽力避走,能寻门路调任旁的署衙的都早走了,剩下走不了的,有天天装聋作哑在东宫呆着的,也有直接畏事解官而去的。
这回帝后来赴新年火锅宴,没有再带食盒,而是带了个孩子。
还是陛下
媚娘在旁边接了一句“若真是有此担忧,也可不姓崔,不入崔氏谱牒就是。”
可如今,皇帝已立武皇后。
也实在是无话可说。
年近两岁半的弘儿被帝后带了来。
毕竟,自从上次他们参奏长孙无忌谋反不成,就总有点心病和焦虑,觉得未彻底切中帝心,生怕皇帝心里给他们记下了一笔。
甚至在帝后离开屋前,弘儿还很规矩道“请父皇、母后安心。”而安安则是小脸儿玩的红扑扑的,对父母摇了摇肉乎乎的小手。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醋。溜儿,文\学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