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想到水泥的这两桩作用,曜初也就知道,为何司农寺正卿和工部郎中会来这里静坐了
司农寺必是想多申请水泥建高档存粮粮仓。
而工部内的水部郎中,负责天下川渎,堰决河渠事。每年立堤防之事也归他们。
果然,见到姜相竟然也在,吴正卿和刘郎中顿时都眼睛锃亮如探照灯
“姜相做主”
“姜相定夺”
这两嗓子下来,姜沃都不免有些怀疑自己不是宰相,而是包青天
刘郎中目光焦急,但先闭嘴等司农寺正卿说话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啊,他只能第二个说。
司农寺吴正卿开口道“粮食乃国家根本。且如今东南的占城稻丰收,又能走海运送到北边,正该多修粮仓屯粮”
还引经据典“汉书中就道实仓禀,备水旱”听他引用汉书,姜沃还真有点刮目相看。
她跟吴正卿相识的很早,那时候王神玉还在做司农寺正卿呢当时这位吴正卿还是少卿,全权负责栽培棉花事。故而姜沃知道这位是很朴素的农官,这会子却都开始引经据典了,可见做足了功课来的
吴正卿从来认为粮食是世上第一重要事“姜相,两京人烟稠密不说,北边本就多人口。一旦有旱灾水灾粮食储备不足,百姓可要饿死的”
见吴正卿终于说完,刘郎中再也忍不住了“姜相百姓不只有冻饿之危,还有洪患之危啊”
“圣贤书都道守堤如守城,防水如防寇”刘郎中边说边心道引经据典谁不会我们水利工程也有很多名言警句啊。
他这一骄傲,下一句话就不小心说错了“且粮仓什么时候都能修,但堤坝正该春日加固,以备夏、秋霖潦啊”
果然刘郎中话音未落,吴正卿那常年务农被晒棕的脸都气红了“这是什么话春后青黄不接的时候最需储备粮食,怎么能耽搁何况边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有战事,不更需要粮草”
刘郎中憋的脸通红,先道个歉,然后继续跟吴正卿掰扯起来“可是去岁朝廷已经重修了卫州黎阳仓两百多个粮窖。黎阳仓西边是永济渠,东边就是黄河,往北地各州运送粮食都很便宜从隋朝起就有黎阳收,固九州的俗语,也暂且够了。”
吴正卿就听不得够这个字,很快反驳道“刘郎中这话说的不对,难道去岁朝廷没拨给你工部水泥我记得拨给工部的正是最多的”
刘郎中崩溃那一座堤坝就要用多少水泥啊能跟重修粮仓比用量吗
姜沃还有闲暇掸了掸身上的灰毕竟,根本插不上话啊。
曜初站在一旁静静看着这一幕。
如果说在来的马车上,曜初还有些纠结,那么到现在,曜初已然完全坚定了
她想看到的朝堂争论,是这种辩论
是这些心怀天下百姓的官员们争论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才更利于民,而不是什么礼法规矩,谁的庙新,谁的庙旧
兄长,太子说的不对。
礼法不是立世的根本
起码不是她立世的根本。
紫宸宫中。
媚娘心中亦如明镜。
因而在皇帝面前,她叹息道“陛下的教导还是有用的起码弘儿现在,是有心思想要摆脱咱们这对做父母的束缚。”
若是姜沃在这里,必会感叹媚娘这话说的巧妙东宫侍读上书针对的自然是皇后。但媚娘这一句叹息,就直接转化为针对帝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