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朝面圣的故事讲的很快,因实在整个过程也很简短。
他声音放的越发轻了“接下来,我只陪着你养病。之后,咱们离开长安四处走一走。你之前不是说想看滕王阁吗咱们去寻滕王。”
宁愿去见传说中骄奢淫逸的滕王,也不想看这些道貌岸然之人。
姜沃好哎,邀请初唐四杰一起去看滕王阁。多好的文章和典故啊,决不能给后世莘莘学子只留下一篇滕王阁序。
不过
她还没问,崔朝已经回答道“至于鸿胪寺少卿之职,我辞官的奏疏,就在那些账簿里。”皇帝看没看见就不知道了,反正刚才皇帝留下了,那明日他就去找裴行俭办手续。
说完今日事后,崔朝问道“你想歇着,还是我寻个话本念给你听”
却听姜沃忽然道“七日。”
“什么”崔朝略想了想才明白“是了。还有七日,就是正月十六的大朝会。”
原本在这个大朝会上,二圣会下诏,令姜沃接任尚书左仆射。
而现在崔朝声音微冷“是啊,算来距英国公仙逝,尚不过二十三日。”
姜沃听他提起英国公,忽然想起就在一月前,自己还特别高人风范笃定回答了英国公那句家族之劫能否化解我在,就能。
然而她光速就不在朝堂了。
不知凌烟阁画像到底有没有英魂常驻,若是英国公看到这一幕,会不会惊讶和担忧
那等离开长安前,去与英国公解释一下吧。
请他放心,她还会回来的。
咸亨二年正月初九。
自吏部起,有一道诏书像是长了腿一样,不过一日遍传朝野,无人不知
曾经所有人东宫某些朝臣除外都以为,将要在元宵后接任尚书左仆射的姜相,竟然辞相位。
最令人震惊的是圣人允准,赐封姜侯,准离朝堂。
吏部作为地震的最中心带,新任吏部尚书裴行俭,久久望着他面前待处置的奏疏。
裴行俭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做吏部尚书的第一日,要落下印的,竟然是姜相的辞官表。
很简约的一张奏疏,很有姜相的风格。
字句分明,裴行俭不由低语出声“以病乞归”
他不信。
不只是他,朝堂内哪有人信呢
正月初九。
吏部风起云涌风声鹤唳之时,姜沃正继续保持端坐位,看着对面银发但黑脸的师父。
“师父”
她才刚称呼了一声,就听李淳风直接打断道“果然,论起谶纬之术,我还是不如袁师。他当年拦着我不去向先帝禀明日月当空那一句谶语,实是先见之明。”好在如今朝上还有皇后。
姜沃闻言笑道“是,师父说的都对。所以我听师父的把官辞了。”
见李淳风脸色更差了,姜沃立刻做认错状,低头叼麦管喝药,不拿这件事玩笑了。
李淳风这才继续道“辞官也好,等你病好了,跟师父出海看看吧,天地宽广,实不必拘泥于此。”
说起出海,不免想起先帝与粲然贞观,李淳风到底一叹“哪怕是谶纬之师,也不能免俗,依旧盼望先帝一手开创的大唐能永昌。”
姜沃
不过她脑海中这个问号,是替李渊的。
想来高祖若是听到这句话,必然会满脸问号好家伙,什么大唐忠臣啊这是,直接屏蔽我这位开国高祖是吧
李淳风叹气过后,见弟子裹着厚厚的大氅坐在圈椅上,脸色煞白,又由叹转怒,冷声道“好好养着吧,等春暖了咱们就走。”
“师父等等。”
姜沃缓了缓一阵憋闷道“师父自乾封年回京后,这五年来,不是一直在为朝廷编写新历法吗”
历法的重要性,在某些程度上,绝不次于礼法
历朝历代颁历法,就是朝代权力的象征。
用最直接的例子就可以证明当年刘仁轨去打倭国与新罗的时候,就只用说一句欲扫平东夷,颁大唐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