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沛阳每日借酒消愁,性情变得越发偏激起来。
既然仕途无望,他干脆破罐子破摔,拉拢了一帮子跟他一样科举落榜的淮州举子,成日成群举办文会,吟诗作赋,愤世嫉俗,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抨击朝廷昏政奸臣的不公。
“真是岂有此理,这样下去,将来那些不读圣贤书的六科科员,都要爬到咱们头上了十载寒窗苦读,还不如成天打铁削木的工匠,和成天满身铜臭味的商贾”
“就是,我家在京州有个远方表亲,朝廷胥吏他要追缴他家三千亩良田,足足几千两银子这是要逼死良民吗”
“在荆州,皇帝竟然把大户们出钱买下的田地强行收回,天底下哪有这种不讲理的事这分明是某些奸臣在借口敛财,与民争利”
“现在淮州也要来这套,万一朝廷效仿荆州,各位家里哪一个不是良田千顷多少士绅家族,只要一人科举入仕,有的是百姓带着田地来投效,难道都要收回去”
“诸位拼了命寒窗苦读,不就为了一朝得道,鸡犬升天,若是当了官日子还苦哈哈的勒紧裤腰带过活,谁还去当官替皇帝治理天下”
文会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做些酸腐诗赋,最后免不了又演变成新一轮对时政的嘲讽。
三杯陈酿下肚,陈沛阳气血上涌,对着一众拥趸大声道
“圣上闭目塞听,朝中奸臣当道我等淮州举子岂能坐视不理匡扶社稷本就是读书人之责,朝廷既出昏政,我等理应代表众多读书人发声,抗议朝廷不公”
另外一个姓梅的落榜读书人无奈摇头“可是我们人微言轻,又如何让朝廷重视”
陈沛阳晃了晃脑袋,情绪上头,看着他道“我记得你们梅家不就是靠造纸起家的吗”
梅氏子弟颇为自得道“那是,我们梅家不光有造纸坊,还有很多书局遍布淮州呢。不过,跟我们说的是有关吗”
陈沛阳冷笑道“我们虽然人微言轻,但我们可以写出文章诗赋,借由书局传扬出去,相信像我们这样被朝廷轻视,抱有不满的淮州举子,绝对不止一个两个。”
“只要我们的文章打出名头,广泛流传,早晚能传到京里”
那人犹豫道“可是,这样做岂不是得罪了那些朝中大官吗说不定还会得罪皇帝”
“怕什么我们只是写几篇文章,又不是要造反”陈沛阳自从失去科举资格,便一副豁出去的样子。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开明的君主本来就应该虚心纳谏,若是听不得一点忠言逆耳,因为区区几篇文章就拿我等治罪,那就是把天下读圣贤书的读书人都得罪了。”
“到时候,自会有人替咱们不平,说不定,咱们还能借此名扬四海呢”
陈沛阳说越说越激动,当场命人展开一副空白的卷轴,在上面提笔写下“真理社”三个大字。
“从今天起,咱们真理社要不畏强权,敢于对抗朝廷昏政,替天下所有受到不公待遇的读书人发声”
陈沛阳等一干世家子弟背后掌握的资源众多,说干就干,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撰写出了数篇高质量的文章和诗赋,汇成第一期“真理刊”,借由淮州梅家的各大书局发售。
书册装帧精美,文章工整漂亮,引经据典,花团锦簇,一经面市,果然吸引了不少跟陈沛阳等人一样,对朝廷新政极为不满的文人,争相购买传阅。
“你们听说真理社了吗”
“好一句尽舍圣贤贵铜臭,而今登科满高堂现在连那些低贱的商贾都能通过六科考试做官了,我们淮州举子将来却要与小女子争那三年一度的名额,真是有辱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