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安石这段日子忙于国事,却也没少听闻后宫见闻。
心腹太监卓林颇谙他心思,知道捡些趣事说予他听。朝中大臣和后宫妃子们也知道皇上这习惯,因而没少笼络卓林,让其帮忙传话。
对此,芒安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水至清则无鱼,况且他也能以此反过来,打探一些人的想法。
这些日子,卓林和他说了不少后宫事,最多的便是皇后请了戏班,唱了不少新戏,让后宫嫔妃们欲罢不能,日日都盼着戏班能进宫。
其次则是后宫妃子们的“善举”,什么高贵妃每日在佛堂诵经,为皇帝和百姓祈祷;什么刘昭媛断食三日,祈求东南战事早日平息;什么柴贵人绣了十米长的百花祈福图,愿皇帝寿比天长
芒安石自然清楚,这些善举能传入他耳中,卓林估计没少收后宫嫔妃们的好处。
也有例外,比如卓林最近同他说,皇后时常刁难常青宫的一个老嬷嬷,许多嫔妃于心不忍。
在卓林第三次说起这事时,芒安石放下手中审阅的奏折,眯起眼“你这消息,从哪听闻的”
“奴才也是听下人们口口相传的。”
“下人们传的事,小卓子特地三番五次在朕面前提起”
卓林能混到太监总管的位置,自然也是人精,一听皇帝的语气,急忙跪下“皇上饶命啊,奴才不该嚼舌根,奴才该死。”
芒安石让房间里其他人都退下“说吧,是谁让你传的。”
“是小的道听途说奴才嘴贱,皇上恕罪。”卓林一下下扇着自己脸颊。
“够了。”芒安石特烦这类戏码,“这里没有其他人,不用担心话回到传话人耳中。说吧,是哪位主子啊。”
卓林使劲磕着地板,也知皇帝性子,急忙道“是是谢淑妃。”
芒安石没有愠怒,点点头,不出所料。
谢淑妃是谢侍郎的女儿,是个精于算计的性子,能让卓林传话,倒也符合谢淑妃的行为。
不过谢淑妃再有胆子,也不敢无中生有,因而刁难老嬷嬷的事情大概率不假。
而这段日子夜夜相处,芒安石自然清楚水长乐的为人,没理由和一个老人家过不去。
他倒是生了几分好奇。
“听说,常青宫有个老嬷嬷,惹得长乐生气了”
水长乐接过绿粤递来的燕窝,递了一碗给芒安石,想了一会,终于知道皇帝说的是谁。
“皇上说的是陈嬷嬷她没惹我生气。”
“我听底下太监说,皇后让陈嬷嬷每天来坤宁宫的院子里捡落叶”
水长乐含着燕窝,点头,毫不心虚。
芒安石眯起眼,作为皇后,惩罚个后宫奴才也是正常。但这陈嬷嬷不是普通老宫女,而是已故太后的贴身侍女,一生勤勤恳恳,为人和善。
水长乐看着芒安石的表情,知道他误解了,放下燕窝,解释道“我并非为难陈嬷嬷。”
水长乐说起那日撞见陈嬷嬷的经过。
那日水长乐闲得慌,便想在后宫内四处走走,未料撞见了老宫女企图投井自杀的戏码。
打听后才知,老宫女是已故太后身旁的侍女,是太后的陪嫁丫鬟,对太后情真意切。
太后仙逝后,皇帝特别开恩,太后宫中的宫女可自行选择出宫或留宫。留宫的丫鬟,年轻的可以去其他宫工作,年迈的可在常青宫养老。
陈嬷嬷无亲无故,自然是在常青宫养老。
或许是因太后故去过度悲痛,陈嬷嬷的行为举止都极为怪异。时而如同行尸走肉般,两天两夜不进食;时而疯疯癫癫,歇斯底里怪叫,披头散发在宫中乱跑。
宫中不少太监宫女都承过陈嬷嬷帮助,皆有尽份心力报恩,却也无法承受其长年累月的癫狂行为。久而久之,陈嬷嬷便成了常青宫内人人避而远之的“疯女人”。
水长乐遇见陈嬷嬷时,其疯症已经平缓,却患上了抑郁症,经常无故落泪,找机会自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