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里,皇帝选择了让猛虎咬死巨熊。平息外部纷乱后,皇后母家果真从名望和实力上,都能倾覆朝野。
水长乐有上帝视角,知晓水将军对于皇帝并无二心。可在君王家,从未有忠不忠心一说,只有皇帝认为你是否能留。
原书中,皇上利用大将军平息战乱后,便开始了削兵权和陷良臣的计划。大将军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就是水长乐的两个哥哥,因愤慨皇帝过河拆桥,举兵谋反,被当时已经羽翼丰满的皇帝斩于马下。
“长乐”芒安石打断了水长乐的情节回忆。“这盘棋,长乐打算如何下呢”
水长乐心道,这最好的方法,便是喝退这熊,令其不敢进犯;驯服这虎,令其为自己所用。
可这答案过于理想化,他也担心芒安石知晓自己猜出隐喻。毕竟他是大将军的小儿子。
水长乐“皇上说笑了,这虎啊熊啊,都是长乐最为惧怕之物。可别说想方设法了,我怕是直接晕眩过去。”
芒安石“长乐向来一副天塌下来都先等我把茶饮尽的从容,没想到还有惧怕之物。”
“都是凡胎,自然是惧怕猛兽。”
芒安石不疑有他,看着书案上墨迹未干的纸页“皇后近日有在写剧本了”
水长乐点头,闲来无事,写点剧本,为后宫众人解闷。添茶瞬间门,他忽然想到一法子。
“安石,我最近写了个新话本,您可要听听。”水长乐不着痕迹道。
芒安石看过两次水长乐请来的戏班,演的多是些情情爱爱,观念甚为新颖,只非芒安石所好。不过难得水长乐愿意主动与他分享,于是道“好。”
水长乐将炭炉拨了拨,让屋子暖和些许,这才开始讲故事。
“说在多年以前,有两个国家,名为郑国和郐国。
郑国君王名郑桓公,其想侵吞郐国,然而郐国能臣勇将甚多,轻易开战,必将两败俱伤。
郑桓公旗下的谋士便提议,既然如此,不如让郐国国君将这群谋臣武将全杀了。”
芒安石疑惑“郐国国君怎么可能杀自己人”
水长乐点头“郑桓公也同样疑惑。谋士便将自己的计略告知。
而后,郑桓公便派人去郐国,将郐国所有有雄才大略的贤臣良将全部打听清楚。
一切准备就绪后,郑桓公便挑了黄道吉日,在城内建了一祭坛,拿着一卷锦书,对百姓道“郐国的臣民都不喜欢国王,邀请我去做他们国君。这是请我征伐的豪杰们,将会助我一臂之力。事成之后,我必会重赏。”
锦书上不但记载了贤臣良将的名字,还假意在每人下方写上官爵之名和良田亩数,表示已经结盟。
祭祀进行得轰轰烈烈,在郑国的郐国奸细自然得知,当夜,便将祭坛下的锦书挖回郐国。
郐国国君震怒,以为手下吃里扒外,任凭其喊冤,还是决定全部处死。
等到郑国进攻时,郐国已无可用之才,很快被灭国。”
水长乐说罢,瞟了眼若有所思的芒安石。
他相信他的用意,芒安石应该可以领会。
水长乐之所以会挑选“反间门计”的故事,一是帮芒安石出谋划策,平定外袭。毕竟帮助男主达成“江山太平”,是基本条件之一;二则也是提醒芒安石,莫学郐国国君,疑心太重不经考证,以至无良臣可用。
如若可以,他自是希望他的“父亲”,忠义无双的大将军,能够在戎马一生后,还能衣锦还乡,颐养天年。
行宫的岁月过得极快,转眼便临近回宫之日。
气候逐渐转暖,空中的飞鸟逐日变多,娇媚的春光,让世间门的一切都变得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