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梳头发的梳子自然不行,不过原理却也相似,只要更密一点,然后更大更宽一点。
而且不是用一个羊毛梳,却是两个。
用的是木板,再钉上皮革,毕竟布料很容易沾着羊毛,无法分开梳理。
上面还以后密密麻麻的小钉,然后羊毛来回在两个板子之间上下覆盖来梳开。
一个人一天可能只能梳理那么一束羊毛,比起人手指梳理要快,却还是太慢了一点。
格物学院的学生反复试过后,就用这个羊毛梳的原理来做的机器。
用的是滚轮,不过滚轮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钉子,上下滚轮在动的时候,钉子会拉扯羊毛,然后把纤维拉扯出来。
只两个滚轮不够,所以添加了足足六个滚轮,这样来回滚动,都不需要工人用羊毛梳慢吞吞来梳理,就能把羊毛梳理得又快又好。
动力方面用的是人力脚踏的方式,人只要在一边踩着跟自行车一样的脚踏,就能带动整个羊毛梳理机转动起来。
滚轮并不重,所以踩脚踏的人也不会太累,一天三班轮流就可以了。
这样羊毛反复梳理后,比人手梳理更快更好,很快就能做成条状的羊毛,圈成球后还得进行牵伸加捻,这样才会成为羊毛线。
依旧是半自动的毛线机器,也是用的踏板,却能一个人完成。
最下面有个线圈,上面则是有个小孔,下面有个短小的木棍,把羊毛球戳进木棍里,拉起羊毛束塞进小孔里。
机器随着脚踏转动,羊毛就和牵线加捻在一起。
这之前也是人手来加捻,速度就要慢很多,如今加上这个脚踏的半自动毛线机器就能快得多,转眼就能做好一捆羊毛线。
几个羊毛加工的流程需要的机器,格物学院的学生反复实验后都做了出来,还让顾凝宸相当惊讶。
毕竟这之后还是英吉利的纺织工厂在几十年后才有人做出来。
该说人才是有的,就是需要仔细挖掘才行。
有充足的资金,有一起研发的环境,才能促进这些人才头脑风暴,创造更多的发明出来。
康熙对此也很满意,他之前想着事事都要亲力亲为,会累着自己和顾凝宸。
如今就好了,有了这些格物的人才,他们两个都能轻松不少。
顾凝宸还跟康熙提出了专利的做法,就是谁做出这个机器,以后大量生产,都会给他分红。
这能持续二十年,二十年后分红就不会给了。
但是哪怕二十年,积累起来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而且这个专利属于这个制造出机器的人,他要是在二十年内不幸去世,他的亲属比如父母和妻儿都能继续享受到这份分红。
当然如果亲属为了分红对这人下手,甚至害人,这笔分红就不会落在他们手上。
康熙沉吟之后,觉得顾凝宸这个法子相当不错。
格物学院的人才是多,以后要招揽更多的人,得有个噱头才是。
这些学生以后只能留在格物上,当官是不太可能的,他只赏一笔银钱,地位却没能得到。
如果这不是一笔钱,而是源源不绝的专利分红,想必会有更多人愿意加入进来。
甚至不止大清的人才,别国的人才也可能会加入。
顾凝宸想得跟康熙一样,人才不分国籍,很多人才被埋没,郁郁而终,实在太可惜了。
没有给他们大展拳脚的机会,如今这边有了,很多人就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过来。
能留下这些人,必然能如虎添翼了。
专利的事,康熙跟内阁商议后,就让户部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