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进去的货品能比之前能更便宜一点,依旧有赚头。
顾凝宸眯了眯眼,大清这边出口去英吉利的货物没了关税,价格下来了,等于是让英吉利本土同样货品的优势全然没了。
原本这边因为开始机械化的关系,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
机械只要不坏就能一直生产,比起用人工,出产多且效率高,成本降低,也就价钱跟着下来了。
如今只要努力工作,攒一攒钱,一般的百姓都能过得不错,每年扯新棉布给全家做新衣服都是可以的。
但是需要加上海商在路上的运费消耗,价钱必然还是比本土用人工做的布料稍微贵一点。
现在取消了关税,那么货品价钱就能跟本土的持平甚至低一点。
他们的布料更多更好看,钟表更是各式各样,大的小的都有。
想要普通一点的,还是镀金的,或者真金的,只要出钱都能买得到。
大清的货品大规模进去后,就如水一般压制住本土的货品,渐渐把他们挤出市场。
那么本土就生产不下去,买大清的货品比自己生产的还便宜,何必去生产呢
久而久之,他们就只能依赖进口,本土压根再也没人愿意赔本生产了。
这计策起初并不容易被人发现,想必英吉利的女王也不会想太多。
康熙微微颔首道“这个交换条件确实不错,一时之间也不用英吉利那边出大笔钱,他们肯定会松口气,立刻就答应这个条件的。”
果然不出他所料,康熙派人知会了英吉利女王,她立刻就答应下来。
她得知这个前国王还活着,甚至逃到大清去,顿时大为紧张。
知道康熙愿意把人送回来,就是需要交换条件,英吉利的女王也开始担心大清要狮子张大口。
哪里想到只是免除关税,让大清的货品能够直接进关。
这条件出乎英吉利女王的意料之外,她立刻就答应,其他几个大臣还夸赞道“大清的皇帝不愧是仁慈之人,竟然只让豁免了关税,却没有要大笔的金银来赎人。”
康熙要提出大笔金银来赎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大多数的人都会这么做,直接一手交人一手交钱来了结此事。
但是之前英吉利受挫,好久还没彻底恢复过来,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多少金银。
如果康熙真提出来,他们拿不出这笔钱,那就尴尬了。
只是豁免关税,他们就少收了一点钱,大清的货品却都挺好,能更多进口来,贵族们都是十分欢迎。
他们欢欢喜喜答应了这个条件,康熙也不意外,很快就派人去签了契约,白纸黑字写明白了条件,然后干脆利落就把前国王送回去了。
英吉利那边还担心康熙会不会反悔,或者突然添上附加条件,哪知道什么都没有,条件说好,签下契约就把人直接送回来,丝毫不拖泥带水的。
这作风叫人欢喜,英吉利女王还跟贵族们再三夸奖康熙的人品。
殊不知康熙这条件给英吉利挖了个大坑,就等着他们以后慢慢才能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