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人打仗,其实不太喜欢抓俘虏,除非是敌军的高级将领。毕竟俘虏也是要吃饭的,会耗费自家的存粮,不划算。所以除了像白起那样故意接受投降然后把人全部坑杀,以此换取战功的杀神之外,一般的军队都不太抓活口。
毕竟杀人这种事,虽然当了兵就在所难免,但在战场上杀了是一回事,抓到了处死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战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两支五千人的军队对垒,甲军大败乙军,斩杀一千,敌军溃散,但只要乙军的将领没有死,几天之后,那溃散的四千人,至少有三千五能被他重新召集起来,又继续回来跟甲军打。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一些将领打仗明明很拉胯,但是因为能跑,能及时聚拢溃兵,时刻保证自己手下有一支大军,于是看起来居然还挺厉害的样子。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了。
据说他作战时从不亲临前线,都是坐镇后方,随时准备逃跑。但就因为他从不与金军正面作战,以至于许多流寇和叛军都乐于依附他,率领的军队在当时人数最多,反而成了能与岳飞韩世忠并称的名将。
明月霜可不希望自己的对手刷出个这样的“名将”来,所以从一开始,对俘虏的问题就很重视。
反正别人怕养不活那么多人,她是不怕的。而且,发展期的领地,也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人来做,其中不少还很辛苦、很危险,就像开矿。与其让自己的子民们来做这些事,不如就用俘虏。
毕竟用自己人,那福利待遇各方面肯定都要拉满,以此来吸引人才,成本自然居高不下。而俘虏只要保证日常供给就行,不用发工资,不用给待遇。
即便如此,不杀人不打人,甚至能吃饱穿暖,只要为她工作几年,就能换取自由身,对很多俘虏来说,也已经是很优厚的条件了。
在这个时代,当兵算不得什么好选择,一入军队,就终身都是军队的人了,逃兵会被直接杀死。而且大多数军队为了保证士兵们听话,军法都十分严酷,跟小队长顶个嘴都可能会被军法伺候。
甚至有些军队还会出现一些奇葩规定,比如队长死亡,全队陪葬。
都已经这样严苛了,待遇却还是非常糟糕,克扣军饷是常有的事。如果不打仗,那别说晋升了,就连吃饱饭都难。
凡此种种,也就无怪此时的军队,一旦打了胜仗,入城之后便四处烧杀抢掠了。因为这是他们当兵生涯之中,唯一可以捞好处的时候。即使如此,弄到的好东西大部分也要上交,自己只能留下一点。
总之,军纪败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士兵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部分。
在那座“塔”里,他们一样是最底层的部分。
但这座塔最可怕、最令人憎恶的地方正在于此被压迫、被剥削的不敢向上位者举刀,于是便挥刀向更弱者。
所以明月霜也不觉得让他们给自己做白工是很过分的事。这些家伙以前都是写山匪、流寇、混混,犯了事之后被充军,当了兵继续作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让他们劳动改造绝对不算冤枉。
女兵们依依不舍地将俘虏交给了阿衣部的战士。
有人还不肯死心,问道,“你们抓到了俘虏,一般是怎么处置”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阿衣部的战士对这些山外人感觉不坏,于是大声回答,“当然是用来祭祀山神和先祖,祈求他们保佑”
女兵们顿时心痛不已,用指责的视线盯着阿衣部的人看。
怎么回事啊你们这群败家子辛辛苦苦抓到的俘虏,就杀了祭祀人祭这种野蛮的风俗早就已经落伍了,把人留着干活不好吗
像是知道她们在想什么似的,那个阿衣部的人又说,“也有一部分会留下来做奴隶。不过数量不能太多,太多了他们就不安分。”
这也是山民们世世代代总结出的生存智慧。人太多了,既养不活,也容易生出矛盾,所以部族之间开战也好,杀掉俘虏祭祀也罢,都是一种消耗人口的方式不止是敌人的,也有自己的。
大多数女兵听得眉头紧皱,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来之前,上面就有交代,两边习俗不同,要她们暂时入乡随俗,不要因此跟阿衣部交恶,影响到之后的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