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闺女随军之后,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
她已经有十几年没见过闺女了。
往年家里的日子很穷,闹饥荒的那几年,她也没亏着闺女。
后面这十来年,闺女生孩子,她也不在身边儿。
温老太太这心里边儿很不得劲儿。
眼看着要到闺女家了,温老太太忍不住回想起姑娘小时候的模样。
还记得上一次看见闺女时,是闺女准备去随军的时候。那时候闺女还是一个小姑娘,梳着两条大辫子,白白净净的。
虽然左手的手腕儿有毛病,整个手不用,可她闺女长得好,一只手也比人家两只手的人强。
这么多年闺女写信回来,从来没说过自己过的有多苦,只说自己过的好。
月月给家里打钱,从开始的五块到后面的十块。
也不知道这钱是闺女怎么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她要给家里边儿打钱,那得多看她男人的脸色。
温老太太又不是铁石心肠的人,又不是不疼闺女。若不是家里边儿的日子的确不那么好,她也不会要闺女每个月寄来的钱。
如今家里的日子好了。
就算闺女离得远,她也能亲自去看看闺女过得怎么样。
温萦还懵懵懂懂的。
她隐约明白奶奶的意思,有点儿期待见到大姑,又有点儿害怕见到大姑。
万一姑姑过得不好,奶奶肯定会生气,会自责,会彻夜睡不着觉。姑姑过得好,奶奶心里可能会好受一点儿。
可到底这么多年从未见过姑姑。
谁也不知道姑姑到底过得好还是不好。
进了蒙市,一路朝着姑姑家那边走,蒙市跟平城根本就没有办法比。
看上去有一点破旧,一点都不像一个大的城市。
距离姑姑家越近,环境反而越好。
温萦发现奶奶的表情也好了一点点,但是那眉心还是紧锁的,始终没有舒展开。
等到了姑姑家,姑姑家住在家属院儿里。
到门口一打听就能打听到了。
司机在车里边儿等着。
温老太太叫着温明辉,牵着温萦,什么东西都没拿,就直接朝着温如欣的家里走去。
温如欣的家里住在一楼,外面儿还有一个小菜园子,打理的干干净净。
晒衣杆儿上挂着衣服,衣服上有补丁还洗的发白。
任谁都看得出来,那是一个女同志的衣服。
旁边儿还挂着不少孩子穿的衣服。
衣服上同样都打着补丁。
温老太太扭头跟温明辉说“明辉,你去敲门儿。”
“好。”
文明辉说完抬脚走进去,来到门口敲了敲门。
里边儿瞬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谁呀”
温明辉没说话,又继续敲门。
里边儿的人过来把门打开,看到站在门口的陌生人。
温如欣狐疑地问“同志,你有啥事儿啊你找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