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条件不说,崔近月还挺喜欢这种氛围的。
当然,她也没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李家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一是没钱,二是李丰雪不在了,事实上,只要李丰雪活着,几乎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大夏开国才几十年,吏治清明,隐有盛世之象,对读书人也很尊崇,李丰雪考上秀才,家中便不需再服徭役,所以他活着,李丰收和李丰余就能避免因服徭役而病伤。
如今离李丰雪考上举人进京赶考还有三年,崔近月决定双管齐下,先让李家富裕起来再说。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李老五当初分家,光是盖房子就花了一半银钱,后来又要养家糊口,老爷子给的钱根本经不住花,好在分了十亩田地,也就这么过下来了。
后来李老五死了,换原身当家,添了李小兰和李延昭这两个小的,又给李丰余娶媳妇,李丰雪还要读书,即使有老太太偶尔偷偷补贴,养活这一大家子也很不容易。
时至今日,原身攒下来的银钱也不过二十多两。
在普通人家这是很大一笔钱,可李家有个读书人,李丰雪再是俭省节约,他在读书上的花费,也一年至少要八两银子。
这也是李丰雪说过二十岁还考不上秀才就不再科考的原因。
李家田地每年的产出,光是交税和留够家里人吃的粮食,就要五分之四,剩下的可以卖钱,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一年至多不过十两银子,甚至更少。
如果李丰雪没出息,还一定要读下去,李家勒紧裤腰带供着他,结果就是全家都吃不饱穿不暖。
如今家里的活计大头都在李丰收和李丰余身上,不忙的时候,他们要去镇上打零工,还要轮换着每年服一个月徭役,那比在地里劳作一年还累,能生生把人身子骨折腾坏。
他们可以供弟弟十几年,但不可能供一辈子,他们也有自己的家要养。
李丰雪有良心,他知道自己花的是家人血汗钱,才会做下如此保证,要知道,二十多岁才考中秀才的,可比少年天才多上百倍,多的是倾家荡产在供一个读书人,如果始终没有功名,家破人亡就是结局。
可惜的是,他们这样的农家,除了在土地里刨食,唯一的出路就只有读书,而读书又要钱,恶性循环,自然寒门难出贵子。
崔近月不用想都知道,这孩子压力有多大,毕竟他也不知道,自己两三年后能高中。
她也不会把所有希望都放到李丰雪身上,就这么放任不管李家人继续吃苦。
原身看重李丰雪,可李丰收和李丰余两兄弟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等着李丰雪两年后考中秀才太远了,秋收过后就会征劳役,崔近月决定今年就用钱抵役,不在此之前找到赚钱的法子,全家都不能安心。
便宜女儿在旁边打着小呼噜,崔近月则默默想着能做些什么赚钱。
夏日里劳作非常辛苦,少有人能抵得住大太阳,因此,他们只能天蒙蒙亮起床下地,日头高了回来,等到傍晚太阳不烈了再去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