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齐齐变脸,这老十的嘴巴越来越不着调了。偏他自己很是得意自己的精辟言语,眼见点心盘子光了,茶喝完了,最小的十二阿哥出去外间拎来茶壶,端来点心,乖乖地倒茶。他端着当哥哥的气派,悠哉哉地吃着。
康熙“”朕怎么教导出来这么一个混账。
四爷看着一乐,拍拍十二弟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来用着。
十一阿哥挨个看一眼,清瘦的脸上一抹哂笑,小口秀气地吃着桂花糕,“严肃”道“汗阿玛,太子二哥,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要盐商们和盐官们让出来一点利益,哦,对了,还有内务府。汗阿玛南巡,他们比汗阿玛还积极,汗阿玛一个劲地不要铺张浪费,他们给汗阿玛搞节约,私底下还是伸手朝盐商们要银子。”
顿了顿,补充道“内务府都打杀了两次了,还是狐假虎威狗仗人势。还有那皇庄的庄头,老百姓不知道的,都以为他们是皇亲国戚,在庄子上比皇亲国戚还威风那。”
十二阿哥感叹“这就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了。”
“噗嗤”“哈哈”,一阵阵笑声响起,兄弟们一起看向活阎王四哥。
四爷气得挨个瞪一眼,一回头看向老父亲“汗阿玛您听,皇庄上的庄头都是土皇帝了。”
康熙觉得烦了,这群讨债的
“你们既然知道了,怎么不去办了都这么大了,也不知道给朕分忧。”
胤祉看一眼,太子和大哥都坐下来大吃大喝了,无奈提醒“汗阿玛,儿子们给您分忧。庄头的事情我们另说。我们在讨论灶户们的问题。”
太子咽下一口茶,赌气道“这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如果要提高灶户们的工钱,盐商们和盐官们的积极性都没有以前高了,以后天灾的,他们也掏不出来大银子了,朝廷的盐税也低了,目前大清的盐税是整个国库的四分之一。”
胤禔就是要和太子对着干,一瞪眼“那活人还能给尿憋死了就六弟说的,什么难事,也值得去担心了”
“大哥,你以为,四分之一的税赋是小事”太子生气。
“不是小事。但是我知道,盐商们盐官们其他官员们一起,买卖盐赚了十两银子,只有三两进了国库,其余的都是他们分了。”胤禔也生气。
太子放下茶盏,怒道“你不给人分银子,人家为什么给你干活为什么讨好你帮你打压管理下面的乱民”
“那也不能老给银子,早晚有一天给的他们躺在金山银山上霍霍的国库都空了。还是那句话,你的大炮是假的”胤禔觉得他的脑袋真傻了。
“汗阿玛四弟”兄弟两个一起看向吃吃喝喝的父子两个,要求做裁判。
康熙牙疼胃疼,看向犯懒的老四“老四说,有没有既能要老百姓埋头干活儿,孩子们认真读书,又能增加国库税收,还能提高大清技艺水平,使得工匠们日子更好的方法”
四爷“”
咽下一口点心,放下茶杯,一抬眼“汗阿玛,儿子认为,六弟说得对,就大清目前这样,我们要大清人全吃饱,北到尼布楚,南到马六甲,一百年也不可能。我们在江南的这点动作,很不用太担心。”
看向大哥“大哥说的更有道理,十两银子,他们拿了七成,三成归国库,可是这三成,他们还要拿俸禄,要拿回去一大半儿。我们代表老百姓,问他们化缘一点点,也是普度众生了。”
顿了顿,看向太子,“太子二哥说,这是劫富济贫,胤禛也知道,凡人和事救急不救穷。可是胤禛想着,即使过几年,还是富裕的更富裕,穷的更穷,这穷的底线,可以提高一点点。我们大清所有人的质量提高一点点,这就是天大的好事。凡大清人,再穷也有一口饭吃,作坊里有条例匠人能送孩子读书。”
一眨眼,眉眼一起笑了开来,看向康熙“汗阿玛,胤禛也不一味地护着匠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增加的工钱,要他们送孩子去读书,九弟的担心很对,孩子们现在不读书,将来做匠人都做不成了。商人们要习惯,用起来机器,养工人,而不是一味地降低成本压榨人工。至于匠人收入高了以后会乱花钱儿臣认为,就暂时,用教育这方面,收紧老百姓的时间精力金钱,儿子听说,盛京几个地方,靠近书院周围的宅子大卖价格攀升,笔墨纸砚都在抢,作坊里为了供应学院,加班加点地干活。”
一摊手,一张俊脸笑得越发灿烂“汗阿玛,哥哥弟弟们,你们看,老百姓自己找到竞争方式和奋斗目标了,书院周围的房子,好的老师,上课之余和富家子弟一样去学一点琴棋书画,自己请不起一个老师,可以几家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