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第 128 章(8 / 10)

老大和老、老五都求着,要弘昱和弘晟都来无逸斋上课,他答应了。可是皇太子一直对此有意见,认为他们的儿女们都没有资格进无逸斋学习了。康熙也知道。

而四儿子的顾虑也有道理不能光顾着在无逸斋上课的名头好,就忽视了家里最亲的弟弟妹妹们,弘晖是长子,做大哥的,照顾家里人很应该。

“那也不能老待在家里。要弘晖天气好的时候,隔差五的来无逸斋学习,朕考考他的功课。”

“哎。”

康熙还是不放心“弘晖还没剃头,剃头是大事,代表他长大了是一个小儿郎了。剃头礼要好生操办。”

四爷脱口而出“汗阿玛放心,儿子疼弘晖那。”

康熙给他一个大白眼。

四爷“”

康熙在一众请安声中,背着手进来乾清宫,到偏殿里一坐,正在打扫香炉的魏珠忙上前行礼,给康熙摘掉暖帽和朝珠等等,已经有机灵的小太监端着茶盘进来。

康熙放松地坐下来,端起来牡丹花神杯用一口茶,斜一眼一脸“有话要说”的四儿子,开恩地道“坐下来,说吧。”

“汗阿玛,儿子不敢坐。儿子有愧。”四爷低着头,情绪低落。

“说”康熙心里有不好的预感,却更急于知道了。

“汗阿玛莫要担心,可能是儿子过于敏感。”四爷语气沉重“儿子今早上陪着一家人用完早膳,在书房里休息,儿子的小厮来报,外头开始起来谣言,说,八弟妹是醋坛子,比那大唐房玄龄夫人还醋,之前明珠家里续娶福晋的事情,也被巴拉出来,”抬头,望着老父亲黑掉的面堂,从袖筒里掏出来一个章程,一本书。“汗阿玛,您看。”

康熙接过来章程,大致翻翻,给四儿子一个冷眼。

再翻翻书本儿,忒是无奈。

“当年顾贞观为了将被流放的吴兆骞营救回来,去求容若,容若来求朕。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将他送回江南,嘿,他居然不适合江南气候,大病了”

四爷也笑“吴兆骞回程中,黑龙江将军巴海派兵护送,并拨给驿车驿马和饮食。当时徐乾学于宴会即席有喜吴汉槎南还诗,和者后多至数十百人。王士禛句云太息梅村今宿草,不留老眼待君还”,最为人传诵。顾贞观等有人资助他,筑屋间,命名为归来草堂。可是他多年呆在宁古塔,长期的严寒生活,已不适应江南水土气候,大病数月,不得不赴京治疗。之后就在纳兰府上,给揆叙做西席。儿子记得,那是康熙一十年,容若还手抄一本吴兆骞的诗词给儿子。”

康熙的目光还落在书本上,随意点头“他被流放一趟,诗词反而大气起来,于江南不再出名,但朕来看,好得很,”看到其中一页写着“家父临殁,人糊涂着,语其子曰吾欲与汝射雉白山之麓,钓尺鲤松花江,挈归供膳,付汝母作羹,以佐晚餐,岂可得耶”轻轻一叹。

这是当塞外是家乡那,临终还惦记着。

康熙感叹“各人的各人的命数,容若和顾贞观是为了好友,一心要他回来关内,也是一番好意。”

四爷“汗阿玛,自从顺治十五年朝廷规定挟仇诬告者流放宁古塔。不少文人学子都被流放宁古塔。他们当中有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大文豪金圣叹的家属,思想家吕留良的家属,安徽方拱乾、方孝标家庭,浙江扬越、杨宾父子,著名诗人吴兆骞,佛学家函可,文人张缙彦等等。当他们历经了人生的浩劫,生活进入常态,于思想学问方面也沉淀了下来,佛学家函可传授佛法,教授农耕和商贾;杨越传播耕作技术,并教人改“掘地为屋”为“破木为屋”更有宁古塔毛皮人参多,还有做商人的,办学馆的。而流人到宁古塔各旗,分给住房、耕牛和土地。宁古塔的官吏及当地百姓十分敬重这些读书人,高看一眼。流人在宁古塔,虽是刑余之人,尚且自由,从大将军到副都统、协领、佐领大都与交结为友好,一起耕种,一起读书,帮助他们适应环境。而文人们还可经常相聚。时而相聚饮酒赋诗,时而又寻密探幽,登临山水。吴兆骞虽有文才在身,但不会耕作,又无生存之道,初到之时意气消沉。后来,吴兆骞就利用自己的长处开馆授徒。他的文采被官方和同去的流人所看重。后来,巴海将军专门聘吴兆骞为书记兼家庭教师,教授两个儿子额生、尹生读书。宁古塔和黑龙江有巴海和萨布素两位将军,如今学风已经形成,商业繁华,未来可期。”

最新小说: 篮球少年,从灌篮炸框开始闪耀 开局夺取BOSS模板 团宠崽崽上房揭瓦指南 医妃宠冠天下 诡秘:整个好活之主 战锤:憧憬成为星际战士 网游:身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 网游之奇货可居 网游之箭神无双 诡异复苏:我能联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