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看见了不久后那个惨烈的结局。
罪魁祸首,毫无疑问就是又菜又爱玩的皇帝。讽刺的是,罪魁祸首却活到了最后。
于是,一双双目光都沉默地望向皇帝所在的中军营帐,某种不安的氛围在蔓延。
良久,还是英国公张辅这等老成持重的大臣率先开口“无论如何,先做好准备,应对瓦剌突袭,绝不能重蹈覆辙
一群大臣商量好接下来如何撤军,如何应对敌军,没有一个人提出要先请示皇帝,便各自分配好任务,展开了行动。
一笑话,还想请示皇帝,是对人间没有留恋了吗事实证明,皇帝就是个大坑货
在大同的群臣紧急部署应对瓦剌事宜之时,京师方面也陷入了震动。
尽管按时间来算,如今出征在外的军队还没出事,得知天机后应当不会再踏入同一个坑里,但留
守京中的大臣还是第一时间做出了种种安排,以免万一天子被擒全军覆没依旧发生,而京师这边却全无防备。
高悬的水镜之中,惨烈的画面早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丝丝飘荡的云雾。一个个水墨组成的文字在云雾中浮现,最后形成了一首诗绢帕蘑菇
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
正统年间,由于朱祁镇的宠幸,大太监王振一度权倾朝野,不仅天子称他为“先生”,还有不要脸皮的官员以翁父相称。而外官入朝,更是纷纷向王振送礼。有一位官员却与众不同,当别人建议
他送礼,他却哈哈一笑“我只有两袖清风。”
这个人的名字叫于谦。
当他以无比灿烂的姿态名垂青史,“两袖清风”也成了代指官员清廉的成语。云雾散开,一个小小童子出现在镜中。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在他七岁时,曾有僧人断言“他日救时宰相也。”他的偶像是南宋最后的丞相文天祥。
他的理想是匡扶社稷拯救苍生。
镜中的童子逐渐长大,一幕幕画面闪过。刻苦求学,高中进士,入朝为官。被明宣宗朱瞻基赏识,任职御史。
面对投降的叛王朱高煦,声色俱厉,数其数罪,使堂堂藩王伏地战栗,口称万死。
出任江西,为数百人平冤昭雪。
巡抚河南、山西,遍察民生疾苦,因地制宜请命。于是,缺粮者得粮,水灾处筑堤,干旱之地种树凿井,孤悬塞外的边关也纳入关地,“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
当他被王振陷害贬职,山西、河南上千吏民伏阙上书,周、晋诸王也向朝廷进言,请求留下这位巡抚,最终竟得以复职。
正统十三年,政绩斐然的于谦被调入朝中,任职兵部左侍郎,他本以为接下来便可大展拳脚,实现天下清平的理想,大明天子朱祁镇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第二年秋天,瓦刺南侵,无论于谦在内的群臣如何反对,朱祁镇非要御驾亲征。
自信满满的大明战神出发了。
从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出发,到八月十五日被俘,仅仅只有一个月而已。
当初有多自信,如今就有多狼狈。
两日后,消息传到京师,京师大震
此时,京中精锐都被带走,早已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
由于朱祁镇之子年幼而监国的邮王朱祁钰召群臣商议该怎么办,群臣都慌了手脚,侍讲徐理站出来主张天命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