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的表现让唐玄宗李隆基十分失望,加之宦官边令诚屡进谗言,没过多久,李隆基便一旨令下,斩封常清、高仙芝于潼关,以老将哥舒翰取而代之。
在此之前,李隆基已下诏令皇太子李亨统兵东讨,于是哥舒翰被封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率各路兵马共二十万,拒贼于潼关。
潼关街头,封常清并无反抗,引颈就戮,临死之际,只留下最后一句遗言
画面一转,高仙芝的身影出现在封常清受刑之处,旁边就摆着封常清的尸体。
这位素来傲气的大将脊背挺得笔直,一双虎目直直盯向边令诚“战事不利,退守潼关,我甘愿认罪受死然而减截兵粮及赐物这种罪名,就是在诬陷我上有天下有地,士卒都在这里,事实真相你岂会不知这样说着,他召集士兵,“我若当真这样做了,大家就高呼一声实,倘若确实是冤枉,希望大家为我喊一声枉。
枉枉枉
在三军响彻天地的喊冤声中,这位大唐名将受戮身死,与封常清一般倒在了潼关的长街上,让水镜中的画面染上了一层不祥的血红,仿佛象征着大唐王朝的前景。
封常清、高仙芝,罪不至死啊
“国家正当用命之时,岂可冤杀大将”
水镜之前,不少人连连发出叹息。
仙人既言名将,当是有才的。令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方为应有之义我看这唐玄宗是糊涂到家了
也有大唐百姓发出骂骂咧咧的声音,想到李隆基这个昏君的斑斑劣迹,再想到天下大乱时大家伙的下场,他们就恨得不行。
从这唐玄宗强抢儿媳开始,就糊涂到家了。咱大字不识都知道这事不能干嘞
天宝十五年正月,暂时没能拿下潼关的安禄山引兵南下,攻克东京洛阳,随后僭越称帝,国号为燕,年号“圣武”
成天防备着亲生儿子的李隆基万万没想到,不姓李的便宜儿子反而成了“皇帝”,可想而知,收到消息的他该有多恼火。
不过,这时的李隆基大概顾不得愤怒了,因为他的大唐江山已是处处硝烟正月常山陷落,五月南阳失守,当务之急,是派遣大将出兵讨贼,收复河山。
坏消息接二连三的同时,各地亦有好消息不断传来这一年的二月份,朝廷大将李光弼、郭子仪东出井陉,大破安禄山部将史思明,夺回十余郡县;这一年的六月,平原太守颜真卿大破安禄山部将袁知泰,北海太守贺兰进明收复信都,李光弼、郭子仪又于常山郡东嘉山大破史思明所部,一举斩获数万人
至此,局势似乎无限向着有利于朝廷的方向发展,大唐还是那个无敌的大唐,百余年的积累终究不是轻易就能撼动
人心惶惶之下,安禄山决定退军回范阳。启程不久,意外却发生了。
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改变了安史之乱的走向,让大唐天下走向不可挽回的结局。
就在这时,水镜中传出咚的一声响。仿佛一支欢快飞扬的小调戛然而止。重新续起时,已变成低沉悲凉的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