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似乎又想起了自己的兄长和弟弟,想到了玄武门的鲜血,想到了水镜之中那个与自己反目的李承乾,还有被武则天所杀的李唐宗室以及间接死于其手的亲子李贤蓦然间,一种宿命感浮上心头。
皇位的交接,似乎总免不了血雨腥风。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父子兄弟夫妻反目都理所当然,所谓的通婚立誓又有何意义一旦真的利益冲突,该下杀手不会手软。
历朝历代平行时空,众人默默望着立下太子、调和双方矛盾的武则天,心中却生出不祥的预感,一切真能如武则天所料吗
汉高后吕雉的神情有些凝重。
武则天面临的困局,谁也无法解开。倘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武周王朝注定消亡,倘若传位给侄儿,她这个姑姑又算什么
想必那些大臣也心知肚明武则天的困境,心知肚明还会终究会回到李家人的手中,再加上武则天所表露出的才智确实非凡,所以他们并未太过激烈反对武则天。
但他们的臣服都建立在武则天的强大之上。一旦女帝露出虚弱的一面,隐藏在暗中的反对者就会如豺狼一般冲上去,让她万劫不复。说到底,这个由男子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男权社会从来没有真正接纳过她,即便是被她亲手提拔起来的大臣。
在武则天高妙的手段之下,新的平衡在朝堂上建立起来,各方都接受了现下的局面,也接受了太子李显登基的未来。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就在这时,一件意外发生了。
此事的真相后人无从得知。史书上的记载都只有寥寥数语,大概就是太子的嫡长子李重润与妹妹永泰郡主和妹夫武延基私下议论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肆意出入宫廷还被武则天委
以朝政,武则天得知后勃然大怒,李重润、武延基、永泰郡主三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至于武则天是如何得知他们私下议论的,大部分史书都表示是张家兄弟向武则天告密,说不定还添油加醋进了谗言,这才导致李武两家的嫡系继承人
通通惨死。
但史书中的说法真假实在难断。仅仅是旧唐书上,关于李重润的死法就有前后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被逼自杀,二是被武则天杖杀,三是武则天问罪于太子,太子惊慌之下,竟然亲自缢杀了自己的儿女。至于永泰郡主的死因,史书中她是被武则天逼杀,可后世她的墓葬被发掘,结合墓志铭与尸骨,似乎并非被杀,而是怀妊得病,难产而亡。由此可见,史书所言不一定可信。
无论事实真相如何,李重润与武延基的死亡,令方才建立起来的平衡突然被打破。本以为自己已经当上太子、高枕无忧的李显,不知是否想起了多年前被母亲赶下皇位的旧事,再度重温昔日的噩梦
这一年是公元701年,武则天已经78岁了。年龄的增长让她逐渐病痛缠身,曾经压在无数人头顶,让他们又敬又畏的帝王,终于因年老体衰而变得虚弱,于是,从前不敢有的念头此时便如野草般冒了出来,从前唯唯诺诺的人准备重拳出击。
神龙元年公元705,武则天再次病重,卧病在床,身边仅有二张兄弟侍奉。宰相张柬之用唐高宗李治的恩情成功说动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安排桓彦范、敬晖、杨元琰三人担任羽林将军,将神都军纳入掌控。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三兄妹齐心协力,暗中谋划推翻病重的武则天,令这片江山重回李唐之手。
平行时空,一代女帝武则天勃然色变。
这可都是她一手提拔的大臣,还有她的亲生骨肉,居然联合起来企图推翻她明知她已病重,他们连几天都等不及吗女帝的声音中带着逼人的寒气不忠不孝之辈,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
当初她能提拔他们登上青云,现在就能让他们跌落谷底。身为帝王,这天下从来不缺想向她效忠的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随着武则天一声令下,许久不曾出动的酷吏出动,大量禁军调动,出现在镜中的反臣全都遭了殃,而李显几兄妹更是瑟瑟发抖,机灵点的人早就第一时间入宫谢罪。
而与之无关的大臣,要么紧闭府门不敢招惹是非,要么跃跃欲试企图趁机上位。所有人都知道,朝堂将迎来一场大洗牌。
那些准备自荐的才子已经迫不及待了。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他们苦苦等待的时机终于到了,张柬之等人调兵遣将,以二张兄弟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