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无路之下,孙可望作出了一个令他晚节不保的决定降清清廷大喜过望,为表重视,
大张旗鼓封他为义王
且不论华夷之分,想当初孙可望统兵十万,坐拥云南之地,欲求南明一秦王封号而不可得;而今孙可望兵败如山倒,身边仅剩数百人,甫一降清,便被封王。如此鲜明惨烈之对比,清廷之所以得天下,明廷之所以失天下,其中似乎可见一斑。
既然获得如此高的待遇,孙可望自然也得为新主子卖力于是,他拿出众多永历朝廷机密情报,又献上了滇黔地图,还与洪承畴一起,特意挑选出一批熟悉湖南、广西、四川、云贵地理的向导,甚至帮助清廷招降纳叛,可谓不遗余力。
这时的他岂会想到,当满清势胜而南明势衰,身为叛徒的他也就失去了价值,当未来的他好不容易找到失散的弟弟,想借助政府驿传全家团聚,都要饱受弹劾,区区借债取利,便要被皇帝下旨训斥,最终不得不上疏辞去他的义王封爵和册印,就连他的死亡,都晦涩不明绝非善终
降清孙可望居然选择降清
这一下可是大出众人预料。
之前孙可望的所作所为都情有可原。无论是请求封王,还是架空永历皇帝,甚至出于忌惮防备排挤李定国站在他的立场,他的所作所为,众人都可以理解。
降清,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
叛国叛族,天下人尽可诛之
更何况他投降之后还如此卖力为新主效劳,俨然又是一个吴三桂、洪承畴一时间,无数人谩骂出声。
平行行空,尚未降清的孙可望得知未来不得善终的结局,整个人当场破防。“降降降,降个屁啊老子要抗清”
只看仙人对李定国的高度评价,想必接下来众多汉民百姓都
会汇聚到后者的旗帜下,既然如此,为何不能一试
做个不得善终的叛徒遗臭千古,还是拼死一搏光耀千秋,似乎并不难选。而年轻的孙可望已经呆住了。
此时的他同样不能接受未来自己的选择,只想要当场将那个孙可望开除出籍在张献忠和李定国等人的注视下,他指天发誓咱要是降清,叫咱不得好死与此同时,镜中的孙可望俨然已经成为满清的忠实走狗,此情此景,何其荒谬。
孙可望降清,南明局势大变,李定国一跃而上独掌大权。但战场上用兵如神的他却于政事上捉襟见肘,此外,他的胸襟略有不足,不能做到对自己的部队和孙可望的旧部一视同仁,也无法与昔日的兄弟刘文秀携手共进,以至后者竟郁郁而终。复兴大明的重担,从此压在李定国一人肩头
镜中夕阳欲坠,将李定国的身影映照得格外孤寂。偌大的江山宛如不可名状的巨山,其阴影将他的身影彻底笼罩在下。
他背负着这座巨山缓缓前行。
沉郁的暮色中,镜中人幽幽吟道
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
当清军三路南下,席卷而来,李定国已成为南明最后的擎天之柱,他只能目送永历皇帝逃向蜀地,孤身抵抗满清大军。
逃往蜀地的永历皇帝做了他这辈子最擅长的事,换了个方向逃向缅甸。李定国也在做他这辈子最擅长的事征战沙场。
尽管奋力搏杀,可大势之下,昆明终究失陷,李定国在清军的追杀之下一路直达磨盘山下。见此地地势特殊,他心头一动,停下脚步,决心与清军殊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