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摸着自己的心。
他在问自己,他心里是有百姓的吗
李隆基把自己的胸脯锤地邦邦响。
有的
不仅有百姓,还有大唐
但是这玉碟的内容是李隆基自己亲自公布的,其实也有招揽民心,制造明君舆论的意思在。在把玉碟送到密室之前,他问当时的礼部侍郎贺知章“为什么历代的皇帝都不把玉碟的内容公布啊”贺知章说“是因为这玉碟的内容都和皇帝的私欲有关。”李隆基当即表示要把玉碟的内容公布出来“那我玉碟上写的祭文可以告诉大家。”
于是玉碟内容就被公布了。这也的确为李隆基赚了一波人心。
啊上一秒的我真情实感地以为他是一个好皇帝
原来只是为了面子工程啊说真的,我真的感觉李隆基很爱面子。
不得不说贺知章能平稳走完他的仕途还是有原因的,太有眼力见。
贺知章是文人,有文人的洒脱但是没有文人身上的那种傲气,所以能走得长远。
这波辅助打的好啊。
也可能李隆基在写这个祭文的时候,是想赚点面子,但是心里也确实有百姓。
这种爱面子的人最怕没面子。
李隆基叹了口气。
“爱面子的人最怕没面子。”
那确实,看看他有多害怕天幕就知道了。
但他真的还有面子吗
他的面子全在天幕的背刺之下被嚯嚯完了呀。
李隆基偷偷掐了掐自己的脸,只感觉薄薄一层。
“唉”
李隆基又叹了口长长的气。
李隆基做的这件事确实有搞面子工程的嫌疑,但是他心里有百姓吗,是有的,否则一个心里没有百姓的皇帝是不能把大唐推向盛世的。
如果我们说在第一个例子里,他明君的属性不是很明显,那我下面说的第二个例子会更明显一些。
在封禅结束的回程路上,大部队经过宋州,李隆基想着大家这一路风尘仆仆也都累了,所以在酒楼里请众人吃饭。他原来坐在皇宫里,听着臣子的汇报,听了很多。但这封禅的路上,让他不仅仅是听那么简单,他还看了许多。
于是他有感而发,对张说说“我这一路上,看了很多的地方。从前我只是派使者去考察各地官员,对各地官员的了解都来自于这些使者,但这次出门我亲眼看到了他们,才发现原来那些使者的嘴里也鲜少有实话啊。”皇帝有点自己的想法和感怀,做臣子的当然要配合,让皇帝把自己的感怀抒发出来。于是张说配合问李隆基看到了什么。
李隆基开始细数这一路上让他印象深刻的地方官“魏州的刺史崔沔,他除了给了我一些队伍必需的帐篷之类,其余的都没有。这些帐篷让我印象深刻,没有一点装饰,非常朴素。”张说就问“这样的帐篷陛下住着不舒服吗”
李隆基当即反对“当然不是给我帐篷这些必需物品,说明他知道我需要什么,不拿其他看似珍贵的东西孝敬我,说明他不是那等阿谀奉承之人,这是一个清廉的好官啊”
呦,李隆基还有这么能拎得清的时候呢
真是神奇,我第一次知道这些事,只能说他前期的名声都被他自己嚯嚯了。
赖他自己,怨不得别人。
难得看到李隆基清醒的一面。
此时,各地刺史在看天幕的同时,好像冥冥之中抓住了什么一般。
陛下喜欢清廉的,不喜欢阿谀奉承的。
好的,明白了,完全懂了。
天幕出现的好啊,还会把陛下的喜好事无巨细讲给他们听。
真不错。
要是日后陛下有机会来到他们管辖的地方,他们也一定像崔沔那样,一定不把什么绫罗绸缎拿给陛下,什么衣食住行啊,自己用什么给陛下用什么
这样才能得陛下喜欢啊。
务必不能让陛下感受到一丁点奢靡的气氛。
陛下表扬了崔沔,等于陛下喜欢朴素,等于陛下讨厌奢靡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