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把西域全部打下,你就得看腻了”
“日头太晒速速办事吧”
“都是忠君爱国之士阎罗王定然爱惜,且得注意”
黑白无常所言甚是小声,且天幕的重点仍然是在张骞他们身上,对于出现的两位鬼差并不太过于注重。
因而黑白无常的话仅是被众人听到只言片语,但有心之人提取出来之后,再对此场景进行推测,便得出一些阴曹地府的阎罗王的喜好。
而唐朝的诗鬼李贺则是再一次感受到众人的过度热情,连皇帝都殷切不已的拉着他谈话,言辞之间更是让他死后定要与鬼神阎罗王为其美言几句。
李贺“”
直到张骞终于走到了大宛,这样的诡秘场景才消失。
张骞一行人来到大宛后,便向大宛国王说明自己要出使月氏的使命和途中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承诺今日顺利返回汉朝,便会奏明汉皇,送大宛国王很多金银财宝。
大宛国王很是向往东方汉朝的富庶和繁华,并想要与汉朝通史往来,只是碍于匈奴阻拦,此时汉使的到来,无疑是甘露降于旱地,于是便答应张骞的请求,派人护送张骞一行人来到康居,而康居王又遣人把张骞他们送到大月氏。
只是让张骞遗憾的是,大月氏人已经因为新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距匈奴和乌孙甚远,故而不愿再复仇打仗,也不想和汉朝来往,认为汉朝距离月氏过远,中间亦有匈奴诸国作为阻隔,便毅然决然拒绝了张骞的所有请求。
在月氏逗留一年后,张骞还是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攻击匈奴,于是张骞只得无奈返回。为了避开匈奴的骑兵队,张骞等人在归途时改变了行军路线,打算从莎车,经于阗、鄯善,通过青海羌人地区归汉。
这本是一条十分安全的归途,只是很不幸的是,羌人已经沦为匈奴的附庸,故而张骞等人再次不幸的背匈奴骑兵所俘。元朔三年初,趁着匈奴为争王位而发生内乱,又被扣留一年多的张骞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听到精卫的提醒,张骞一行人立即又换了一条行军路线,绕开羌人和匈奴的领域,比原定历史轨迹,提早一年多回到长安。
而知道元朔三年初匈奴会因为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的汉武帝刘彻自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立即派大将率领大军前去攻打匈奴。
打败匈奴,就是他的毕生所念
寇可往,朕亦可往
从汉武帝建元二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归汉,张骞等人共历十三年,这一行人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归来时却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
值得一提的是大宛这个国家有着极为罕见的大宛马,此类马为赫赫有名的汗血宝马,因快速奔跑后肩膀位置会慢慢鼓起,且流出如同鲜血一般的汗水而得名。
汗血宝马不仅体形健美、乖巧听话、适于长途行军,更是被赞为天马其先天马子也。,甚至还有龙之友龙之媒的美称,便是天庭之上的天马,亦是有一大半为这种汗血宝马。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便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有一次在贰师城见到强健的大宛马,惊为天马,便奏告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大喜,当即命车令为使者,带千金及一匹黄金铸造的金马,欲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外拒绝,甚至还将汉使于归途中杀害。
汉武帝刘彻大怒,便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便杀死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向汉朝上贡三百匹汗血宝马。汉武帝为之大喜,便将天马美名赐予汗血宝马。
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极大改良,汉朝的国力和军队实力也得到了大幅增强。
及至唐朝时期,中原与西域诸国关系更为密切,唐玄宗李隆基更是将义和公主嫁给宁远也就是汉朝时的大宛国王,宁远国王为了感谢此举便向唐玄宗献上两匹胡种马,也就是汗血宝马。唐玄宗甚是喜悦,便为这两匹马起名为玉花骢的照夜白,同时还被画进唐朝名画照夜白画。
精卫说到此处,似乎是要让众人都亲眼目睹一下天马的实力,便素手一抬,几十匹神骏的高头大马便凛凛然出现在天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