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少年神仙的这一通骂,可以说汉朝的氛围就都变得很古怪,原本准备好的和亲事项也都被暂且搁置下来,至于下一步应该如何走,就得进行慎重的商议了。
神仙的态度很坚决若是选择和亲,那就让男人去跟匈奴和亲,最好这个男人还是不中用的皇帝。
而被神仙提到的两位皇帝,他们的情绪也很痛苦不当皇帝,做太上皇可以,但他们绝对不要去和亲
于是就出现这个诡异情况,皇帝想要和亲,用一个女人来换取和平,息事宁人。但神仙又说要和亲就得谁提议谁上场,这皇帝都去和亲了,那提议和亲的人当然就是得作为陪嫁一起送过去给匈奴了。
这样一来,还有胆子提和亲那就是一个都没有。
以往想要和亲的人能大放厥词侃侃而谈,那是因为刀没有落在他们自己身上,甚至是都没有落在他们亲朋好友身上,否则反对和亲的第一人就该是他们了。
至于凛然大气的公开表示反对神仙的话
别开玩笑了那阴曹地府十八层地狱是闹着玩的吗
那可是神仙啊这是自己和九族跟祖宗十八代都不想好过了吗
若是某某知晓众人的想法,那必定就是要意味深长的微微一笑把阴曹地府和十八层地狱给放出来直播,本来就是为了杀鸡儆猴用的。
反正现在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
说完汉朝这些乱七八糟,可能什么都不爱,但男宠肯定就是是必不可少的皇帝后,现在还是话归正题,说一说为什么皇帝总是会英年早逝,总是会生不出孩子,又或者是生出来却总是养不活的问题上面吧。
接下来要说第二位英年早逝的皇帝就是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拓跋宏作为北魏的第七位皇帝,也是神州大地之上比较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
作为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皇兴三年,拓跋宏就被册立皇太子。按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李夫人惨遭赐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
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冯太后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再颁俸禄制,孝文帝深受影响。太和十四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
太和十八年,拓跋宏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收藏古今汉家典籍,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魏晋门阀制度,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废太子元恂。
后来拓跋宏还攻伐南齐,击败萧衍、陈显达、崔慧景、曹虎等名将,夺取沔北五郡。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各方面实力的大力发展,史称“太和改制”,还十分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文明进步和民族融合。
太和二十三年,拓跋宏于军中积劳成疾,临终仍心怀“仰光七庙,俯济苍生”之志,后驾崩于谷塘原行宫,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孝文,庙号高祖,葬于长陵。
孝文帝拓跋宏这一死,北魏也即将退出神州大地的历史舞台,像这样积劳成疾而死的明君,不在少数。
其实吧,你们这么用命的励精图治,生怕会浪费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时辰,如此努力的成果,只要后面出一个败家子,随时就会土崩瓦解毫无所获。
因此,在没有培养出一个能做明君的储君之前,你们还是多注意保重一下自己的身体,劳逸结合了解一下,否则等你们两脚一蹬死了,能做的就是在地府提剑拿刀砍不孝子孙,反正就是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历朝历代众多皇帝“”
神仙说得有道理,那他们就勉强多工作偶尔休息,尽量避免积劳成疾这个悲惨情况吧。
早睡早起多锻炼,众人在心里念叨着这个延年益寿的诀窍,都觉得自己身体在逐渐变好。
神仙“”请不要自欺欺人好吗
再来说一个唐朝的皇帝吧,就说唐武宗李炎,他的原名李瀍。是为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同时也是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异母弟,母为宣懿皇后韦氏。
唐武宗李炎早年被封为颍王。开成五年文宗病重时,被宦官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拥立为皇太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