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里的农人一人背着一个大麻袋,男的女的都有,他们将田里的白球摘下丢进麻袋。
众人这才看到那白球长得跟一朵花似的。
接近着就听到农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起天
今年的棉花长得可真好,摘完这次,估计还能摘个两回。
那可真是太好了,去年的棉花只摘了两次,产量低了不少,不过棉花价钱倒是上去了。今年能收三回,棉花的价钱不会又降下来了吧
降下来是肯定的,但应该不会降多少。如果降得太狠,就不卖呗,棉花又不会烂,还能给家里人多添几床被子几身衣服。
说得有道理,反正棉花又不会烂,等价钱高了再卖也成。大不了咱们把棉花纺成线,织成布卖呗,那价钱可比直接卖棉花强多了。
那是当然,你花的时间也多。直接卖棉花,咱们只要种棉花,收棉花,剥棉籽,晾棉花;要是织成棉布再卖,那要做的事可就多了,价钱自然比卖棉花高。
别废话了,赶快收棉花吧。这一次棉花就要收个十天半月,三次棉花得收一个多月两个月呢,加上回去还要剥棉籽,去杂质,晾棉花,没有三四个月哪做得完。
做完了再考虑这些也不迟。
众人再次瞪大眼睛,什什么这些白色的球居然可以纺线织布。
忽然有人道“咦,还真别说,这些白球和蚕茧长得还挺像。”都是白色的絮状物。
蚕茧可以抽丝纺线,这白球估计也是一样的。
最关键的是一只蚕只能吐一个蚕茧,这一株植株能开十几朵二十几朵棉花吧,一朵棉花有四五瓣。
嘶这可是蚕茧的几十倍啊
用看蚕茧的眼光再看光幕里一望无际的棉花田,众人艰难地咽了咽口水。
他们看到了,一株植株上只摘开得大的,小的不摘。估计这就是那些农人口中说的摘第二次第三次。全部摘完,这片棉花地的产量得有多大啊
如今的扶苏虽然还没及冠,但早有忧国忧民之心,一眼就看出啦玉米、棉花的重要性。
今天下万民能吃饱就不错了,有多少人因为战争和天灾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哪像光幕里的百姓吃的是比粟还精细的粮食。
还有,百姓贫瘠,根本穿不起完整的衣物。他之前去过乡野,亲眼所见一家子老少七八个人却只有一身衣服,还是打了补丁的。
只有在重要的场合才会把这套衣服穿出去,比如赶集卖东西,或者参加亲朋婚宴等。
平时干活,下地的时候他们是不穿衣服的。
哪像光幕中的农人都是穿着衣服下地,且还是没什么补丁,或者补丁很少的衣服。
若不是亲眼所见,扶苏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秦国未来当真能做到这一步吗
扶苏压下因为激动而怦怦直跳的心,语气难掩激动道“父王,玉米能让百姓们吃
饱,
棉花能让御寒,
这两样都是无价之宝啊。”
嬴政淡淡地看了扶苏一眼,废话,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些吗问题是这两样东西在哪里
刚才的舆图上显示中原地区只有巴掌那么大,海外的地盘可比中原大多了,还四处分散,不知道具体在哪里,和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
未来的他到底是怎么得到这些东西的是不是和那些黔首口中的“天幕”有关
其实根本不用考虑棉花会不会降价,虽然大秦能种植棉花的地方不上,陛下也一直在鼓励各地种棉花,可因为气候问题,其他地方的棉花产量一直不怎么好。
咱们这个郡,不对,咱们这个县所产的棉花能抵得上其他地方三四十个郡的产出。若是咱们都不卖棉花,那今年的棉花肯定不够用。
所以棉花就算降价,肯定也不会降多少,大家伙放心吧。
陛下当年迁咱们到这鸟不生蛋的地方来,咱们还埋怨过陛下对我们这些六国百姓不好,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
咱们从前在燕地过的日子哪能和现在比,现在不说顿顿稻米白面细粮,一个月也能吃上几回,还有肉,一个月也能吃上两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