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打仗,他是非常欢迎的。
至于来了以后,如何教导狄青迅速在脑子里规划好。
汴京城里,小包勉将信写完,这才安心闭眼睡觉。
次日一早。
瞧见院子里踱步的包拯。
“叔父,您怎么还没去开封府呀”
“马上去”包拯欲言又止。
他跟范仲淹商议过,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七岁的小孩想法堵不如疏,毕竟现在还没有任何实操能力。
若是太反对会激发起孩子逆反心理,要不得。
只是,脑海中有计划是一回事。
看见孩子以后,情绪会影响一些判断,落到现实里,总有些冲动。
想要说一下战场危险的冲动。
还好,他是成年人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非常努力的将这些想法给压了下来。
跟包勉牛唇不对驴嘴的说了几句话,包拯朝着开封府走去。
包勉盯着包拯的背影,眼神出现瞬间门的疑惑“叔父今日看起来怪怪的。”
“是的”系统在包勉脑子里回应。
为了防止自己没有辅食吃,统统想尽办法讨好包勉。
包勉巍然不动。
不能因为这点事情就原谅统统。
他拿着自己写好的信,去往范仲淹府邸,范仲淹这个时间门并没有在府邸,他是新政的发起人,忙碌的不行。
这会儿正想办法租赁土地。
到时候将土豆都给种满了。
来年新政弊端就会出现,百姓若是艰难,官家就会动摇新政的决心,这个时候若是拿出土豆,新政就能继续下去。
至于为何现在不拿出来土豆。
推行新政主要的原因,是朝廷上的官员太多,太多无用的人。
发放廪米或者俸禄需要的食物银钱,已经有了紧张的迹象。
若是不改革,任其发展下去,百姓的生产力跟不上,会引发出很大矛盾,所以,要减少白吃白喝的人。
要提拔能干实事的人。
若是官家现在知道土豆存在,知道有这么一种产量极高的东西。
万一再被其他人一蛊惑。
觉得粮食产量足够多,养着一些闲人也无所谓。
就继续养着呢。
这种可能虽然不大,但是放在官家身上,非常可能。
百姓需要这些土豆,他得早些将土豆数量扩大。
范仲淹从外头回来时,小包勉差点在范府给睡着。
听见外头传来的脚步声,他朝着外头跑去,瞧见范仲淹脸上立马露出笑来,让范仲淹继续传信。
还非常自然的从衣服里摸出一些肉干来。
这次带来的肉感换成了鸡胸肉。
牛肉数量太少,并不是想吃就能吃的找。
幸而范仲淹不在意,娴熟的从包勉手里接过肉感,而后放在嘴里咀嚼。
这味道够劲儿。
至于包勉送来的信函,他自是再次过目一遍。
瞧见小包勉让擅长打仗的狄青立书传授知识,可真是会压榨人啊,狄青读书水平不错,甚至还非常刻苦,若非脸上有刺字,考不得科举,不然非得拿个进士来。
他会把这个信封送出去的。
小包勉这才从范府离开。
明日又要去国子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