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统统利索的跟上包勉的步子,然而刚走出巷子,她的小腿就迈不动了。
太远了,要坐车车。
包勉手里有钱,坐车不是难事,寻了个帮闲让人帮着叫了辆车,带着统统去了酒楼,只是吴氏并没有在酒楼这里。
小包勉心里微微疑惑,又坐车去往成衣铺子。
下了车瞧见店铺外头人头攒动。
好些人挤着往铺子里去。
小包勉眼里带着疑惑。
抓着一个从里面出来的人问道“这里,为什么好多人”
“里面卖衣服,据说保暖的很,比芦花袄子穿着还暖和,比木棉里衬更舒服,比沙土袋子也好用。”
抢到棉衣的人乐呵呵的跑出去。
关键,这东西价格不贵。
她们这样的家庭也能买得起。
富贵人靠着皮裘御寒,她们买不起丝绸也买不起皮裘,过冬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照样会冷的冻骨头。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有了这个叫棉衣的。
据说用的是白叠子做成的。
白叠子他们没听过,但是,现在听到也不晚。
“便宜”包勉震惊。
不是说物依稀为贵吗
他棉花不多,以为能卖出好多钱呢
“可不是,据说是开封府的包大人定价,所以得抢着买,这东西不多买完就得等来年了。”
小包勉沉默许久。
不是很理解这个定价。
若是棉花便宜了,来年会有好些人种植吗
小包勉不是很懂,回家以后问叔叔。
叔父会给他一个解释的。
小包勉跟路人道谢后,朝着成衣铺子走去。
走进才发现,铺子扩大了,原本只有一层,里面放置成衣,绣娘们在二楼干活。
这会儿,一楼卖的棉衣棉裤,二楼则是常见的成衣,三楼则是价格比较贵的丝绸衣服。
绣娘们裁缝们则是挪到后院上工。
里面人抢着买棉衣,然而,今日放出来的棉衣已经买完了,限量卖呢,每日只卖几十套。
包勉似乎懂了什么。
他看见吴氏,发现吴氏盯着裁缝们做事。
这样看起来似乎还真的挺忙的。
小包勉没有打扰吴氏,他带着统统坐着车去寻找包拯
询问定价
包拯视线落在包勉身上“棉花珍贵的刚需,珍贵在可以高产,而不是高价,也可以现在高价,以后数量多了再降低价格,但是”
包勉盯着包拯,等着后续的但是。
包拯语速降低“若是价格高了,会面临诸多问题。
比如商人会为了利益,控制产量,比如”
包拯说了很多。
小包勉有些听懂了,有些没听懂。不过,他没有继续问下去。
叔父手里的棉花更多,他都舍得将利益给让出去,他作为小侄子,自是应该有样学样。
“好吧。”小包勉点头。
他拉着统统准备离开,回头瞧见统统站在火盆边上,小手摊开烤火,眼睛舒服的闭着。
站着都能睡着
小包勉看向包拯,包拯无奈,将站着睡着烤火的小娃娃打横抱起来,放在他偶尔使用的床上。
盖上被褥,继续忙活。
包勉从书架上随意拿了一本书翻看起来。
火盆里炭火燃烧时发出清脆的声音,然而这声音没有打断任何人的注意力。
到了深夜,叔侄一同往家里走去。
包拯抱着小短腿统统,视线落在包勉身上。
“你想要考举人”
“现在不行,见识有限,等12岁了。”包勉开口。
12岁考了举人,13岁就可以参加礼部试,不管结果如何,他都要去边塞。
包拯颔首,12岁太小了一些,不过小侄子跟寻常人不一样,也许就能考上呢。
走的一路,包拯不忘考校包勉学识。
小包勉应对自如。
他虽然去了一趟松江,来回用了不少时间,但是学到知识每日都有温习,没学到的也会自己预习,不懂的可以记下来,去了国子监以后询问教谕。
国子监鲜少有那种过于迂腐,只知道让学生跟着读,跟着背,不去解析其中含义的教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