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到底反不反,反正按谋反先搞了再说。遂刘邦用陈平计策,伪游云梦,实欲袭信。于是毫无防备,甚至思考了一下觉得自己一点罪都没有的韩信就这么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去拜谒刘邦了。
伪游云梦,好一个伪游云梦,实欲袭信。
所以他当时最终为什么还是克制住了自己心里最后那一丝要不干脆鱼死网破的念头呢
毕竟天幕也说了,姿势很重要嘛。
不对啊,他又不想自立,也没想反汉啊。
他就是想安稳当个天子手下的诸侯王而已。
要是反了,这性质是不是有点不太对劲啊
于是韩信于陈县被擒,这也是多多益善典故背景之中刘邦跟韩信开玩笑表示既然将军能力如此,为何被我所擒发生的实际背景。
但我个人认为,刘邦贬韩信为淮阴侯将其软禁于长安之后,至少在那数年的时光之中,不是没有想过给韩信一条善终之路的。
而韩信虽然大受打击,懒得上朝搭理人,日夜怨望,居常鞅鞅。但是最终还是与现实和解了。所以君臣二人还能在宴席之上开点这种不大不小的玩笑,韩信对于这种玩笑的回应是一句稍微有点圆滑的恭维,表示刘邦善于将将,所以将自己擒获。
所以都困守长安了,按照韩信的心性,跟陈豨搞什么谋反之事,个人感觉概率不大,说句不好听的,韩信能有这政治觉悟,那早就善终了。
韩信
说谁没政治觉悟呢
虽然他确实没想谋反吧,但是怎么能内涵他毫无政治头脑呢
刘邦一听这后话,就知道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他看了看恼羞成怒的韩信,思忖道,天幕说的,话糙理不糙啊,怎么这么有道理呢。
实际上,韩信在政治上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过于骄傲,又将事情想的太过简单。在长安人精堆里呆了这么多年,他愣是一个派别也没选。
既不是沛县出身,也不靠近功臣集团,又不能算是诸侯王派系的了,结果还不鸟吕后集团给的橄榄枝,关键他还功劳盖世,年轻力壮。
忌惮功高盖主名将的,可从来不止皇帝一人而已。
毕竟跟韩信情况差不多的张敖最后就是靠着娶了鲁元公主抱团吕后集团得以善终。当然了,张敖跟韩信的能力不能比,韩信想要善终还得再极限微操一番。
哪有这样的道理嘛。
韩信不理解,韩信他大为震撼。
怎么还能因为他能力特别出众区别对待呀。
他军事厉害,所以想活命还得多付出一些努力世上怎么还有这么离谱的故事。
长安还分这么多集团的吗虽然他有点感觉,但不深。
另外,吕后集团什么时候给他递橄榄枝了为什么他毫无印象。
你说的汉初跟他生活的汉初,是一个汉初吗
韩信迷茫。
刘邦也不是没有伸出试探性的小梯子,可惜,政治婴儿韩信他瞎啊,没看着。刘邦晚年平叛之时,曾经想带韩信一起去,可惜韩信早已心灰意冷,懒得鸟汉帝国的一切事物。
他最终选择了拒绝。
已入暮年的刘邦最终断定,他无法彻底收服韩信,韩信绝不会效忠他之后的汉代君王。所以默认了吕后集团对韩信痛下的杀手。
且喜且怜之。
太史公用短短五个字,写尽了刘邦对于自己这位大将军一生复杂翻涌的情绪。
韩信炸了,甚至都忘了合理的称呼。
“刘季你默认让人杀了我就算了,你还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