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度六陷天子九逃
谁来救救他们。
李世民震惊之后纷沓而来的,就是滔天的愤怒。
良好的涵养在此刻化为乌有。
李隆基
朕恨不能冲过去杀了你这个不肖子孙
武周朝的女皇也看到了天幕。忍不住淡淡复述了一遍“唐玄宗,李隆基么”
陪侍在武则天身侧的上官婉儿已觉背后一凉。
为李隆基点个蜡。希望他一路走好。
但我们也要往好了想嘛。虽说国都六陷,能既然能够六次陷落不就正说明五次都成功收复了吗天子九逃,这岂不正说明虽然一直逃跑,但八次都还是很头铁地回来了吗
这不比某些走了就直接“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那些软骨头强多了
要知道,能反反复复如此仰卧起坐的,纵观整个历史,也只有唐朝了。
难怪人们总说,想看各种类型的历史,看唐朝就够了,素材足够丰富,你想看的它都有。
李世民一时之间被天幕所言给哽住了。
不好意思,完全没有感受到任何的安慰呢。
想杀人的那颗心更加炽烈了。
如果可以,他大唐一点都不想要如此的仰卧起坐。
而且,吐蕃的兴起,虽然与唐朝的决策和内政息息相关,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其实吐蕃的崛起也是有其客观和科学的理论依据的。
纵观整个隋唐时期,亚洲板块正处于又一个气候温和的时期,所以高原之上气候较之先前,也更加温暖,这对于高原人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都是大为裨益的。
再加之青藏高原那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地形,青藏高原趁中原稍稍虚弱之机发展出一个可以与之抗衡的强盛国家,几乎是绝大概率的事件,只不过,这个国家正好是吐蕃罢了。
现在外患已经完全不是李世民的关注重点了。
毕竟吐蕃嘛,随手收拾一下就大功告成了。
什么科学客观,不需要。
在他大唐的铁骑之下,吐蕃又如何能安然无恙呢。
还得是大唐要自身得以兴盛,震慑住周边国家才是正理。
可偏偏那个祸害了他大唐的后世子孙,他鞭长莫及。
非除之难以解他心头之恨。
再说了,唐朝再怎么国内混乱,藩镇宦官齐上阵,但人家自己解决了自己的宿敌并且最终死在了自己人手里。接下来向我们走来的宋朝那令人热泪盈眶的“武功”才是真的让人倍感窒息。
李世民
其实他觉得这什么藩镇,什么宦官,听起来也挺让人窒息的。
他并不觉得这么不体面地死在自己人手里是多么光荣的事情。
宋朝之后的王朝缓缓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没有不礼貌的意思哦,宋朝还有武功呐
宋朝,实在也是一个神奇的朝代。在中华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神奇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