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隆兴北伐的失败让宋廷从此彻底偏安一隅。从此之后,辛弃疾只能无数次梦回吹角连营,但他尚不死心,在主和派势力占据绝大部分朝堂的情况之下屡次向宋孝宗进言自己构思已久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以及通过自己在金国的了解所想到的克敌制胜的战术。
然则不过是石沉大海罢了。
但虽然朝廷对北伐没什么兴趣,可是通过辛弃疾的上书,朝廷还是发现他除了军事才能之外,竟然还颇具才干,估摸着把他放到地方也能成为一方能臣。
于是辛弃疾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便轮转于地方,辛弃疾不无嘲讽地写道“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虽然频繁调动,辛弃疾也做出了一番成绩,得以升迁,可是他满心满眼,唯有执着于北伐的无限热情。
而这却让他与偏安成风的南宋朝廷格格不入,难以立足。
李世民
啊这,所以你们南宋得了个文武全才就是这么挥霍的啊
你宋孝宗恐怕也是有那个大病。
说好的雄心壮志,意在中原的呢人家都给你带来了万字平戎策了,你怎么也没那个胆量试上一试呢
光发展经济有什么用啊,为了把自己家发展成一个金库然后让别人来抢不成
李世民难以理解宋朝皇帝的脑回路。
当然了,辛弃疾归正人的身份也阻碍了他在南宋的进一步发展。
没错,虽然大怂是因为自己怂包不敢打北方的金朝,自己也是落荒而逃自北方逃来的南方,但是他还是要歧视你们在金朝后逃回来投奔宋朝的中原人哦。
自淳熙五年后,南宋普遍对于归正人开始采取歧视措施,被认为定有异心,只给闲散虚职而不给实权,从此尽失北方中原民心。
辛弃疾自然没能免俗,因为在地方上大刀阔斧的改革,创建飞虎军等行为动了其他人的蛋糕,最后被免职,赋闲二十余年。
金日蝉、契苾何力等将领们
什么
宋朝连被抛弃在北方,一心想要回国报效君王的中原人都要歧视
那他们这种外族人岂不是没活路啦
哦,是了,都当上宋朝的爸爸了,谁还给他效力啊,倒也没毛病。
欺负不了外族人只能收拾收拾本族人这样是吗
真是看不起你宋朝。
当然,除了灿烂的文化与繁荣的海上贸易的发展之外,宋朝也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不过主要都是一些精神层面上的遗产罢了,跟皇帝本人没什么关系。
虽然宋朝皇帝们因为跟文官集团关系很好,名声与谥号都很得体,但是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其历史叙事以王侯视角展开的情况之下,皇帝竟然是其中最不值得一提的存在,宋朝混到这个份上,也是非常独特的了。
知道什么叫烂泥扶不上墙吗
意思就是说你夸得再好听,本质上是个烂人,还想万世流芳,做你的春秋大梦吧。
想到赵构跟自己的儿子一个庙号,李世民想想还是感觉很生气。
虽然终宋一朝也就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那么几个屈指可数的名将,其他朝代叫择优挑选竞争上岗,只有宋朝是一一细数,因为真的没几个。但是以岳飞等人为代表的爱国思想却最终得以成为华夏文化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无数个危急存亡之际鼓舞着华夏人的精神,是一道精神上的丰碑。
因为处在竞争激烈的汉唐而痛失上榜之名的诸位却一点都不遗憾呢。
就算不被天幕提到,他们也不想当那宋朝皇帝手下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