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因为你自己就是靠荫补做的冗官啊,那没事了。
李世民至今仍旧觉得自己的这个观念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朝廷之中也就这么多事,要这么多官员做什么还嫌现在的朝堂不够拥挤吵闹吗
再多来一点,大家观念各不相同,岂不是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在达成共识之上。
官员在精不在多,若是善于政务者,虽然少,但也足够了,若是本就不善政务,他就是请上再多来,也没有用。
被cue的宋朝读书人
这能忍
这天幕岂不是在内涵他们读书少
贞观政要之中的话,他们如何可能没有读过只是这话跟自己的利益相冲突,自然就要当作没有看到咯,非但要当作没有看到,若有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还得奋起反抗呢。
再说了,本朝的冗官跟唐朝的根源可大不一样,岂可相提并论。
不过也是,宋朝睁眼瞎的文人也不是这一回两回了,懂你们灵活的下限。
毕竟咱二凤是一个对一切问题都喜欢留下自己的评论,经常因为话太多而出现起居郎奋笔疾书也写不完的社畜悲惨上班境遇一览。
譬如对于战争问题,二凤同志便在自己为太子李治编写的帝范之中做了一番评论,不应好战,好战则人凋,但也绝不能忘战,忘战则人殆。
因此兵甲不能全除,但也绝不能常用。
估计宋朝文人引用典故的时候可能就节选使用了吧,俗话说的好吗,“断章取义”,选自“不要断章取义”。
不对,宋朝兵甲挺备的,就是没什么战斗力就是了,跟全除竟然殊途同归了。
原本准备了一肚子话想要反驳天幕,不知道天幕缘何要对他大宋的文人如此刻薄。
又想起了数日之前那次天幕之中他宋朝之后的举措,顿时感觉自己好像被周遭的百姓狠狠地剜了一眼。
可他们分明就是按照孔孟先贤所教导的那样做的嘛。
他们才没做错定是这些愚民为天幕所蛊惑
孔孟
莫挨我,我没这么教过。
李世民表示,天幕你给他解释一下,什么叫因为他话太多而导致起居郎的悲惨境遇
他看向身边的起居郎,好似非常温和地询问。
起居郎
陛下你觉得这像是我会说真话的场景吗
虽然他也没明白什么叫社畜,什么又叫上班,但是就天幕前面那细致形象的描述,已经让他想起了之前无数次不忍回忆的场景。
他们家陛下思路又跳脱,文采又不错,引经据典的,能记录下来,得亏了他的好记性啊。
而身处在另一个宫殿门口,年纪也不大的李承乾回头看了一眼殿内自己几案之上的书籍,撇了撇嘴。
他阿耶果然不够爱他。
他也是太子啊,怎么他就没有阿耶亲自编写的帝范呢
除了在农业上劝课农桑,注重农业,在选官之上,不拘一格,在从谏如流之上连魏征那个炮仗都能忍住,在军事之上更是坚决贯彻了自己的休息几年打一场的频率,最终亲手将唐朝推向了盛唐时期。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岭表,自山东自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
此等治世,是对贞观之治一词最完美的褒奖与解释。
李世民随着天幕渐渐放缓的语气开始构想其描述之中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