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表示,这都是哪一年的老黄历了,在听到天幕对他大宋的嘲讽之后,他早已痛定思痛,改弦更张了。
看着这子孙后代的质量,寄希望于他们,还不如自己拼上一把。
他可再也不想听到后世之人嘲讽他大宋连燕云之地都没有摸过了
再说了,虽然赵光义在什么高梁河听起来像是惨败,但是
怎么不算是摸过了燕云十六州呢
察觉到自己都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的赵匡胤赶紧将这离谱的念头抛诸脑后。
天幕听多了,怎么连自己也开始自嘲上了呢。
不能如此,不能如此,好歹是他亲自建立的大宋嘛。
虽然诸多将领都苦苦相劝,认为如今他们兵疲马倦,刚刚经历了一场长达数月的围城之战,实在不宜在此时再次打响新的战役。
但是嘛,赵光义是谁啊,虽然从来没有过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但是这完全不妨碍他对于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对于久经沙场老将经验的不屑呢。
于是他选择只听自己想听的,什么“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时不可失也”,决定即刻挥师北上。
那其他将领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是舍命陪君子了呗。
毕竟回师之后还是要在职场上混的嘛。
其他都不提,李世民十分震惊。
不是说好了北汉只剩下一口气了吗怎么打个太原还要围城数月才能打下来
这真的能算是兵强马壮,兵力不虚吗
天策上将感到疑惑。
旁观者清,我们当然知道,经过辽景宗十余年之休养生息,辽国比之先前国力已然大涨,麾下更是猛将如云,其中甚至不乏智勇双全之辈,绝不是什么取之甚易的敌人。
就这么头铁地莽上去,这场战争的结果不言自明。
但是当然了,宋初还是没有那么不堪一击的。
在讨伐燕云之初,宋军也算是节节胜利,一度收复了易州与涿州,兵锋直指幽州,看起来燕云之地的收复可以说是胜利在望啊。
大喜过望的赵光义也驻扎于幽州城南,就等着亲眼瞧见大军攻破幽州的那一天呢。
所以说,以宋初的情况,如果妥善应对,燕云也未必真的会成为有宋一朝可望完全不可即的土地。
赵匡胤却像是抓住了什么信息一般。
天幕说什么这个辽景宗十余年的励精图治,辽国国力大涨。
当时是赵光义那个小人登基四年,也就是说,再往前推上十年,正是他辽国国力孱弱之时
连赵光义都能兵锋直指幽州,没道理他办不到啊
赵匡胤瞬间觉得没有之前那么头大了。
还是有成功拼上一把的可能的。
不过很可惜,在守将韩德让与耶律学古的抵御之下,宋军攻城不利,此处有重点。
而辽景宗派出的辽国名将耶律休哥已然率精锐部队赶到了战场,顿时,胜利的天平倒向了辽国。
宋太宗也迎来了自己的“封神”之战。
没错,虽然战胜方是辽国,但是封神的,是宋太宗呢。
什么神
哦,是高梁河车神是吧。
看热闹十分高兴地其他朝代的皇帝们装作恍然大悟,实则看戏的心情已经按捺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