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明史中记载的种种故事也不是自己空口白牙胡诌的,只不过显然清朝的史官深谙司马光的“精髓”,非常擅长从笔记小说中为史料寻找精神家园。
而关于这段绘声绘色的万贵妃残害皇帝怀孕后妃,成为明朝打胎小队队长的故事的来源,正是明万历年间的重臣于慎行的著作谷山笔尘。
其中还煞有介事地表示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
一听就好像很有宫廷秘闻的那个味道了。
实际上万历甲戌年距离万贵妃去世都有八十多年了啊喂
好嘛,原来这还不单单是后世的史官编造故事污蔑自己这么简单,竟然自本朝开始就已经有人这么说了。
还是他明朝的重臣
我大明的官员就一天到晚干这种事
是了,毕竟这个万历不就是那个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嘛,大臣们看来是实在是太过悠闲,才会一天到晚打探宫廷秘闻。
万历
这与他何干
一部冠之以史书称谓的书籍显然会对于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并被人引用出来奉为圭臬。资治通鉴这种非正史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更何况是被认定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呢
但是明史之中关于万贵妃的部分,已经离谱到了连乾隆都看不下的程度了。
作为清朝皇帝中最喜欢吃瓜,没有之一的乾隆,没事干就喜欢对历史做一些评价,要我说,乾隆还挺忙的,又是盖章又是写作文的,难怪没时间钻研自己的作诗水平,所以才写了三万首口水诗吧。
针对万贵妃潜心于打胎一事,乾隆写了一篇反黑小论文,题为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坠胎,多么简洁明了的标题,一看就是乾隆的写作风格啊。
乾隆
天幕这话听起来实在不像是在夸他啊。
这标题怎么了
多么言简意赅
文章难道不就应该这么写吗
再说了,他盖章又怎么了什么叫他毫无写诗的天赋
他的诗句多么质朴,朗朗上口啊,他对于作诗一向拥有极大的热忱的,甚至还颇微自得。
瞧瞧历史上那些王侯将相们,哪一个有他的著作多
什么口水诗,简直是胡说八道
其文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就是从逻辑和常识层面进行了辩驳,认为这都是廷臣言官们嫉妒万安攀附万贵妃以此乱政,才会编造如此荒谬的无稽之谈,最终将脏水全都泼到了万贵妃的身上。
而后世以讹传讹,竟真的取信了如此说法,也真是怪事一件。
其实乾隆的反驳论据那是非常简单直白的,只要是个脑子正常的人就应该能够敏锐地发现其中的问题,不过很可惜,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假的也便成了真的。
又或者,正是因为他们希望如此,所以反过
头来为万贵妃敲定了她史书的形象罢了。
俗话说的好,“断章取义”,节选自“不要断章取义”嘛。
后世之人人云亦云,便足以在史册之中,轻而易举地颠倒黑白,这种手段,中国古代的文人玩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啊。
记载与考古发现较多的一些男性历史人物尚且还有翻盘的希望,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价值观的不同,对于他们的理解还有不同的声音,而对于原本就只是史书上只言片语的女子而言,似乎被污蔑才是她们的常态。
对于这些文人不会记载她们好话的事实,她们早已心知肚明,也没什么期待。
但是
万贵妃还是忍不住怒目望向天幕。
什么叫嫉妒万安攀附自己而乱政啊。
他们那些故作清高的文官不屑于讨好自己这个原本出身卑微的后妃,却还要对皇帝的爱重心心念念,怎么什么好事都想自己占了哪有这样的好事
好一个倒打一耙。
别以为你们写上是听宫中的宦官说的自己就看不出你们龌龊的小心思了。
但这又如何,还不是只能在史书里胡乱瞎写一通,就喜欢看你们跳脚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关于万贵妃最早的记录是明孝宗年间成书的宪宗实录,虽然在万贵妃活着的时候,明孝宗对于这位父亲宠妃的态度十分恭敬,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显然对此是大为不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