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提出这个分析的人,是绝对不承认,天书说的那表现的很怂的朝代,是和他们一样的大宋的。
绝对没有这种可能
而赵匡胤、赵光义之后的朝代,已经有所明悟,那就是自己这个宋,确实重视文、轻视武,也确实有着,花钱消灾的想法,财大气粗于是连打发另一个郭嘉也是想着用钱打发,而不是战斗。
不过,泥人还有三分火性呢,被天书这么反复念叨,不少人已经从软糯可欺,变成了服不服、不服就干的状态了。
如果江思瑶知道了,那必然会当即下达,脱敏失败的诊断书。
这不像是站起来了,不再当一个只会花钱买平安的怂宋了,更像是吃错药了,膨胀了,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了。
这其中,就有宋神宗赵顼,赵顼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本身就是锐意进取派。
当然,原本的时候,王安石变法和宋神宗的支持,都是受到了很大的阻力的。
现在嘛
感谢一些天书的大力支持,虽然是嘴巴上支持的,但是十分有用。
因为有些世家是宋朝才崛起的,自认为和宋朝是一衣带水的关系,他们可以自己骂,但是绝对不能让别人骂。
所以现在还反过来帮助王安石变法了。
隐田问题
查天书都说了,我们不差这点钱,多少田都差出来。
军队改制
改不改了怎么能变强大
至于天书教的制造火药的办法,更是已经被他们充分的利用了起来。
宋朝的优势在于,他们并不像是秦汉那班毫无根基,唐宋时期已经有烟花、火药的研究了,成效还算显著。
想从现在的基础上加强,也并不算是一件难事。
大宋如火如荼的改革,就想什么时候,从天书嘴里听到一句夸赞的话,也不想被夸有钱、文艺了,能夸点武力值方面的就很不错。
所以啊,他们在很努力的练兵,每天上朝都会分析一下邻居和自家的实力对比,想研究出怎么才能打一个胜仗。
武官更是每一天都在换着发言机会,对不少人来说,可是难得在这么多文臣面前高谈阔论,而且文臣们还会附和的时候了。
简直是人生高光阶段。
上行下效,上面想打一个漂亮的胜仗出来,下面对邻国们的态度自然也就紧张了起来,至少没有一开始那样什么都往外送了。
或者说,自从天书的内容说不出去,也不能自己带出去之后,不少间谍都丧失了信任,想送送不出去,难得送出去了关于大宋的,人家又不信了。
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这其中,被天书提到了,而现在也当上官,甚至和弟弟的官职一样的苏轼,完全沉浸在了大宋全民皆兵的氛围里。
他,作为一个文人,极其享受这样的氛围。
毕竟是能说出“左牵黄、右擎苍”的男人,心态上就是偏向于武将的洒脱气场的。
苏轼去的是礼部,他弟弟苏辙去的是户部。
现在朝廷上下对他弟弟苏辙都十分信任,毕竟是“弟弟,菜菜,捞捞”的主人公弟弟,想捞别人,一大要素就是,自己屁股干净,身居高位。
而这两者在政圈都是稀有人才,值得被好好培养,这最值得去的,便是户部了。
听上去不会偷偷当国家蛀虫的人,放在“粮仓”里再合适不过了,必然会好好守护粮仓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