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虽然不讲情面,但是有用。
因为,人总是怕死的,朱元璋也不是元朝那样一味的残暴不仁,他对大臣残暴,他对贪官不仁,他却依旧想着百姓。
从推广棉花就能看出来,依旧是个想着让百姓过好日子的皇帝。
因为经历过元朝,末代元帝昏聩,不仅不理政事,且荒淫无道,大名鼎鼎的“十六天魔舞”,便是这位元帝当皇帝这么多年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东西。
不得不说,有了他之后,百姓对朱元璋的容忍都提高了很多,而朱元璋勤政爱民,是暴君更是明君。
或许正是知道朱元璋“有救”,跟着他的老臣们,才会一直对他抱有期待,对大明抱有期待。
可惜,继承朱元璋皇位的朱允炆是个不折不扣的废物。
仁爱却又看不清大局,有文采也十分有限,甚至都做不到慷慨慷慨赴死,虽然在明太祖实录中留下了朱允炆自焚的信息,但是他的死活却一直是历史的谜题之一。
像是这样的谜题,在他之前有唐代明明才华横溢但是想不开跟在人去造武则天反,还出师未捷身先死,没做成点事情就失败了的骆宾王,也是死因成谜,各种说法都有一点。
在他之后,有清朝的顺治帝,著名的清朝痴情皇帝之一,因为有他和他爹皇太极的存在,俩人合力把清朝的皇帝都洗成了恋爱脑的预备役。
而朱允炆这样的人设在历史上也无独有偶,扶苏就是他的高配版,不过扶苏除了善良,也是真的有实力,起码如果是扶苏遇到了朱棣,这俩最大的可能性是两人分别领兵,然后打一架。
而不是朱允炆这种文不成武不就,被叔叔打到了家门口最终自焚的状态。
不过,如果是扶苏的话,朱棣未必会抢这个皇位,因为扶苏听到别人说削藩,大抵是会为了亲情据理力争的,而不是像朱允炆这样,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大难临头又想起来亲情,一把好牌打稀烂。
朱标拉开已经达成一团的父亲和弟弟,十分诚恳地劝道,“如果真的想打架,别在我和娘眼皮子底下打,行吗”
得到了四个人的飘忽视线,可想而知,这四个人打架不一定是真的出于对彼此的不满,还有一种是争夺关注。
朱标和马秀英就这么俩人,看谁就少看了另一个,这不得争一下。
有这劲儿,放在夺嫡上,大明四龙夺嫡都能比大清的九子夺嫡多拍几集,毕竟朱元璋这个人,有地他是真的给儿子分,别说地了,权利也是真给,真想从朱标手里夺权,现在也不是不能试试的程度。
也就他运气好,儿子们在他活着的时候安安分分,也不能说是运气,毕竟狼群里面有头狼的时候,清楚知道自己和头狼实力差距的别狼,是不会想不开挑战头狼的。
实力相近是挑战,实力不济就是送死,不安分也没辙。
朱标成也亲情败也亲情,不得不和父皇、兄弟们用武力值探讨一番,当个正常人的必要性。
几个人考虑到朱标被天书锤了“会早死”的身体,没一个敢还手的,都是被动挨揍,更方便朱标出气了。
大明的纷纷扰扰一点半点都干扰不到,因为不学习于是多了很多耐心的江思瑶。
或许大家没有体验过,但是,在做正事的时候,其他事情是真的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正经学习的时候,去找个和学习有一点关系,但是实则就是在摸鱼的事儿做的时候。
不仅很有耐心,还有着万分的热情,就像是江思瑶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