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
不得不说,这句话是真的有道理,数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来自新华夏的英明神武。
这一句话也得到了来自万千世界的大部分的皇帝的同意。
“这话说的真有水平。”萧何在搞后勤方面是熟手了,在运送物资的时候,这句话简直是至理名言。
很多地方就是因为没有平整的土地,才有了更高的消耗,运送前线需要的粮草的时候更加困难。
当时萧何可是和吕雉一起,把仅有的那点物资给盘出了花来,才勉强让大部队没有饿死。
即使是这样,也有供给不到位的情况,那也实在是算力不能弥补的误差了。
“说这话的,应该是个很有远见的人。”张良也附和,他这些天又逐渐打开了心门,对刘邦没有那么防备了。
还是韩信比较会安慰人,虽然是无意识的话,但是给了张良极强的震撼。
“我们这个世界的嬴政看不到天书的这些花样,真是太好了。”
虽然韩信是想着,如果有这些的话,他韩信还真不一定会反秦,毕竟是吃不饱穿不暖,才考虑的起义造反这样铤而走险的活动。
张良则是被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给安抚到了,他迅速在心里做了公式,想了想,对比起多疑的刘邦,那还是嬴政更让他忌惮且不想要一点。
于是,顺利地对刘邦,对所有人都更温和了,不在像是之前那种,把每一天都当做明天要死了,于是对全世界冷淡的表现了。
至于现在的状态嘛,那是把每一天都当做是最后一天,于是积极乐观地开始做自己能做的每件事。
看起来意思差不多,但是差着远呢,一个丧一个积极,对于刘邦的价值来说就差距很多。
而现在的张良,刘邦也是喜闻乐见的,因为啊,大汉很快就要像是之前还没建国的时候一样,需要有人才了。
谋士上,还真没有几个人比得上张良的脑子,有了这样顶尖的谋士,再遇上其他谋士都是屈才。
和刘邦有同样的想法的还有曹操。
不过曹操是对着荀彧这么想得,也不是郭嘉和诸葛亮比不上荀彧,只不过,人和人的状态不一样。
最主要还是荀彧这个人,比另外俩都不懂变通。
明明他都准备保留刘备那只大汉血脉做异姓王了,怎么荀彧还是没有改变想法,依旧在亲近刘协啊。
“是我哪里不够好”曹操把玩着手里的橘子,看向一起开小会的诸葛亮和郭嘉。
怎么说呢,这个组合实在是像,打小报告的现场,特别是荀彧还真算得上是比这俩更受宠的时候。
只不过,诸葛亮这人滑不溜手,明明有脑子,但是就是不肯和曹操对视,看天看地就是不看人,甚至在摸着一株叶片都发黄了,即将要枯死了的种在花盆里面的橘子树。
“长的真好啊,谁种的,比我在南阳种的好多了,也不知道主公愿不愿意割爱,亮和他交流交流种植经验。”
在刘备投诚之后,诸葛亮喊这声主公就自然了很多,特别是发现曹操还是对刘备有优待的,偷偷给刘备那里的人,新兵都少一些。
不排除是曹操担心新兵会被刘备的善良迷了双眼,于是跟着跑了这种担忧,但是论迹不论心,手底下老兵多些,战争打得更顺些。
诸葛亮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他不想再想那位诸葛丞相一样,明知道自己那场北伐会死,留下来那么一份比遗书更像遗书的上表之言,也依旧头铁地为了蜀汉奔波。
为什么呢难道不是自己,自己的家人更重要吗
这不怪现在的诸葛亮不懂,一是他真的年轻,对于曹操这批谋士组来说,真按照年龄来看,能生出个诸葛亮的都大有人在。
二嘛,则是这年头不流行效死。
不是说你跟了一个主公,就要拖家带口一起跟着,主公的大业凉了,就一起去死,没有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