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一日收了裴府赔偿的银钱之后,裴府便照常开始过起日子了,裴兰烬老老实实的去鸿胪寺每日上职,一直避开南康王府的存在。
南康王府的人也在京中住起来了,对外说的是“久不归京,且歇两月”,但实际上,南康王府是被顺德帝给扣下了。
南康王几经试探,琢磨出来了,顺德帝想削藩,不想让南康王再重新收江南的食邑。
江南是个富饶之地,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南康王坐镇在江南,整个江南都是南康王的封地,收到的银钱都是南康王自己的,顺德帝看的眼热,就想把这么个好地方抢过来。
只是究竟该如何抢过来,还是一门学问怕就怕顺德帝突然搞什么陷害,塞给南康王某些事情,比如谋反之类的,然后突然下旨抄家,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把南康王全家都送上西天。
这就是圣上逼反了,保不齐会生京变,日后史书上怕也不会好看。
若是手段柔和点的,就先给南康王挑个不大不小的毛病,比如说是侵占民田啦,纵容恶仆啦,摁到南康王脑袋上,然后给南康王削一个爵位,从王削到侯。
大奉的爵位起源已经无从考究了,总之各国的都差不多,除了金蛮那种混乱的不分妻妾、只看谁拳头大的地方以外,旁的国家都是分的。
一般来说,爵位分为五等,为王爷、侯爷、伯爵、子爵、男爵五等爵位,这五个爵位均可世袭,且,这些爵位都有封地。
打个比方,南康王,封地就是一整个江南,也可以称呼他为江南王。
王爷的封地基本都是一个郡,侯爷的封地大小为百里,大多为一个府,比如,某某侯爷的封地如果是扬州府的话,那便称呼这个侯爷为扬州侯。
伯爵的封地大小为六十里,比如,这个伯爵的封地叫西昌,那这个伯爵就会被称呼为西昌伯。
子爵的封地大小为四十里,成为某某城子,某某州子,男爵的封地大小为三十里,也都以地形分爵位称呼,比如某某县男,某某城男。
以前,这些王侯伯子男可以直接统治自己的领地,但是这样治几年,很容易便成了“地方王”,不服从圣旨调遣,所以在先帝时期,便不允王侯伯子男有掌控封地的权利,只给他们一个地方该有的银钱,但不允许他们掌控权利,直接管封地上的政事。
比如南康王,封地在江南,江南每年赚了多少钱,除去上税的以外,都会给南康王,这就是南康王的食邑,但是南康王没有官职,管不了江南的政务,什么商引盐引,他一个没有。
所以,南康王每年在江南办事,都会用自己的银钱,比如他通水路,要自己掏钱,且还要与江南的官僚早些通过气,否则他便做不了。
虽说是王爷,但他现在还是没有官职的。
而爵位这种东西,都是传男不传女,沈落枝为郡主,名头好听,但是没有自己的封地,若是南康王有儿子,便会削一层,为侯爷,可能会叫江南候,每一代都会削一层,削到最后,基本就什么都没有了。
顺德帝想把南康王的王爷削成侯爷,然后给南康王丢到一个普通点的地方,最好是鸟不拉屎,一年得不了多少食邑的位置,然后让南康王这辈子都别进京,在他的封地上待到老死。
南康王若是不愿意,可以造反但那样承担的结果可就大了。
他要不然上位当皇帝,要不然全家被斩首。
以现在大奉的兵力来看,南康王全家被斩首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南康王这十几年在江南,是真的老老实实赚钱,没有一点私心的,他不曾豢养私兵,不曾暗地里窜动谋反,南康王除了钱,一无所有。
而顺德帝呢手底下可养了一帮朝中大将啊真要打起来,南康王是打不过顺德帝的。
别人是刀不锋利马太瘦,他是连兵带马一个没有,只有满金库的金子,如果要谋反,肯定死路一条,满库的金子还得被人抢走。
更何况,南康王现在就在京中,捏死南康王,跟捏死一匹马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