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映秀假意推辞一二,没麻烦杨相请第三次就撸起袖子上了。
她早就想期待着这一天了,终于可以把脑子里那些神奇的知识拿出来造福百姓了。
苏映秀先是大刀阔斧的改进户部,淘汰陈旧繁琐的记账方式,利用脑子里先进的知识结合大唐实际情况,重新制定出一种更方便快捷、一目了然的记账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避免为官者监守自盗、做假账。
教授李修文各种开源节流的办法,引导他开动脑筋,大力发展大唐的经济。
然后是兵部,一系列训练士兵的方式方法全都丢给秦风,由他负责训练各将领,再让将领们去训练各自手下的士兵。
将杨弘微调去礼部,再跟他讲几个宣传公关的小案例,余下的不用苏映秀多说,杨弘微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谁让人家聪明人最会举一反三。
最后是工部,由苏映秀亲自上。
她将朝政交给杨相和郭子仪,遇事让他们商量着办,过后给她看一眼就成。
自己则带着工部那群手工达人,三天两头的闭关,也不知道在忙活啥
宫里的事,苏映秀交给了剑眉、星目,还有她身边的大太监,长的喜庆、脾气又好的祥公公。三个人共同管理。
转眼三年过去了。
皇帝早在一年前就驾崩了,如今皇位空悬却没人敢争,因为除了升平公主,换任何一个人上去,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都不会心服。
大唐在苏映秀监国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是苏映秀手里有军队,又大权在握,她推出的每一项新政令,大臣们嘴上都没有意见。
而百姓那里有杨弘微宣传,遇到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在所有人的配合下,大唐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苏映秀带领工部研发出了多种多样的便民工具,不仅让粮食丰收,还提高了百姓幸福度。
其实早在皇帝刚驾崩的时候,以杨宰相和郭子仪为首的大臣们,纷纷上奏请苏映秀登基。
有祖宗先例在,对于苏映秀一个女人当皇帝,百官接受起来还算顺利。
主要还是不接受不行。
看看升平公主那些国策,再听听升平公主在民间的声望,这位主儿一看就是能将大唐推到又一个新的高峰。
他们这些辅佐明君的大臣也想跟着沾沾光,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大臣们急着推苏映秀上去,她自个倒是不着急了,反正皇位已经是她囊中之物,还不如先把研究搞了。
她研究搞了一个又一个,大臣们足足等了一年,瞅她还没有登基的意思,在请示过杨宰相后他们开始自个准备起来,登基那天让升平公主露个面就行了。
苏映秀最近在研究什么呢
农具、肥料研究了一大堆,粮食的产量也翻了一番,看到丰收的粮食百姓们很高兴,大臣们很开心,可苏映秀不满意。尤其是通过脑子里的知识,知道有更高产、更繁多的粮食蔬菜后,苏映秀看着大唐的土地愈发不满足。
就在这时,苏映秀感觉有什么东西掉在她头顶。
没等她察看,只听“哗啦啦”的声音在安静的御书房响起,好多金灿灿的种子凭空掉在她面前的御桌上。
苏映秀捻起一颗,粒大饱满,放在嘴里咬了咬,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剥了壳煮成饭一定好吃。
苏映秀眼睛亮的堪比太阳。
真是瞌睡来了就送枕头
我怕不是天上神仙转世吧
早在脑子里莫名出现那些知识的时候,她就怀疑自己实则是有大来历,此刻这些精品良种的出现便是最好的证明。
看来老天注定她要当皇帝
苏映秀心中暗暗发誓,定要用这些种子和脑子里的知识,开创大唐万载盛世。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受到战火的波及。所有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苏映秀目光坚定,握紧手里的种子,想到那些大臣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她登基,那就送他们一个大惊喜,利用这些种子搞一把大的。
时间很快来到登基当天,在鼓乐声中苏映秀盛装出场。
头顶堕马髻上戴着珍珠宝石镌刻而成的九龙九凤头冠,脑后两侧斜插着一对颇具分量的金龙盘凤鎏金钗,搭配着红色珊瑚头钗,又有层层叠叠的牡丹真花点缀,黄金飞凤骚头的鬓唇一路垂到耳边,宝石颜色流光璀璨,整套头面不仅不轻浮,反而更显沉稳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