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皇帝的身份总是和政治阴谋挂钩,不止是当时的朝堂官员,就连后日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们,都会好奇是不是刘彻想要换太子了,不然为什么封钩弋宫为尧母门,暗把钩弋比做尧母,这可不是个不值一提的称号。
尧是上古时候的皇帝,能治理水患,颁布农时令,在万国争雄的乱世里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一直被称为有作为,有贤明的皇帝,常被人们交口称赞。
现在皇后尚在,太子当朝,刘彻却封了别的钩弋夫人为尧母,这是想表达什么意思,陛下不会是想易储吧
刘彻的一个举动,让朝堂纷乱起来寻思,要不要顺着他暗示的做。
同时也让太子刘据心生不满,百姓中有句话老来子,大孙子,老爷子的命根子,这句话是话糙理不糙的,刘据也担心自家老爹是不是想把自己换了。
但是在担心也没办法,皇帝又不是自己,老子所做的一切,身为儿子刘据只能默默忍受老爹的不靠谱。
在发生尧母门事件两年后,著名的巫蛊之祸开始发生。
公孙贺、和公孙敬声被下了牢狱,当时的审判是经调查,此二人罪名属实,父子二人均死于地牢,族灭。
同时被牵连的还有卫子夫女儿阳石公主,以及卫子夫的另一个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诛杀。
至此卫太子在汉朝庭境内,所有直系盟友几乎损失殆尽,自己也失去了除卫长公主和母亲外的其他亲人。
这一段也常备有部分人,认为是刘彻再给刘弗另铺路,毕竟他小时候,他爹也是这样给他铺路的,下一步就该是杀死太子了。
不得不说,就根据最后结果来看,他们的推测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看史书,显然也不能只看结果,过程还是得看看和除结果外的资料还是要看看。
众所周知,外戚是汉朝难以根治的“顽疾”,刘彻平等的痛恨每一股外戚势力,尤其是在年老后,谁敢跳起来,他就平等的给谁一棍子,谁听话他也不介意给颗糖,李广利本人最开始也正是靠着那一颗糖起来的。
但公孙贺和卫氏外戚并不像李广利,他们每个人都是有着实绩不需要靠着一颗糖才能继续前进,他们前有卫霍,后有丞相公孙贺,都是颇有才敢的人,对朝堂的影响也很大。
在汉武帝老年身体衰弱,太子温和多半不会动自己家人的情况下,无论当时的刘彻是不是想易储,他都得先敲打卫氏外戚,给他们一棒子,把他们按下去。
而这一棒子,也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给的。
早在霍去病死后,卫青的长子宜春侯卫伉就因为犯法获罪,免去过一次侯位。
他的罪名也很耐人寻味,矫制不害这是一个没有造成负面效果,甚至往往是带着善意的罪名,比如汲黯矫制开仓赈灾,陈汤矫制发兵斩郅支单于,这些都属于矫制不害,多指有功不赏,像卫伉这样被剥夺侯卫的也并不多见。
之后又过去了五年,他的二子阴安侯和三子发干侯卫登,都犯了献黄金供奉宗庙不够分量,被免去侯位等等。
他们属于推恩令浪潮中的恰好被翻掉的人,称不上刘彻针对他们。
但可以预见当时刘彻已经开始想要对卫氏的外戚,慢慢进行一些限制,不过还没有对他们展开具体行动,外戚的领头人卫青就去世了。
不需要在敲打,卫氏外戚的势力就减弱了一部分,卫青的长子继承了卫青的侯位,直到太初三年,卫伉阑入宫,完为城旦,再次失侯,才算是刘彻开始敲打卫氏一族。
不过也并没有实际的大动作,直到巫蛊之后发生后,事情才一发不可收拾。
首先虽然刘彻把公孙贺他们干掉了,给了卫氏外戚一记大闷棍,打得刘据眼冒金星。
但刘彻这时候,还没有想换太子的想法,不然他不至于,不赶紧养一个备胎,而是任由儿子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