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认真思考过后,她又觉得,就算是外国人已经研究透了的东西,她难道就不能研究吗
外国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国内的古典文学,许多外国学者的理论被印刷成书籍,在书店里公开售卖,还有人声称这些外国学者对国内历史和文学的研究比国内学者更清晰透彻。
付星的犹豫没有持续太久,在找回自己决心后的某天晚上,她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因为她家的条件只是一般,她一直觉得,家里急需她这一份工资,需要她用钱来回报父母多年来的养育。
但打过电话后她才意识到,父母其实支持她的任何决定。
不管她选择继续读书,读一个不热门没有前景的专业,还是去工作,他们都愿意双手支持她。
她也预想到了继续读书可能会面临的经济压力、年龄压力。
可不知为什么,真正下定决心之后,她内心的那种慌乱、迷茫似乎一瞬间消失不见了。
也许在多年以后,她会为自己此刻的决定而后悔。
但那属于未来的后悔,而不是此刻的后悔。
舍友们惊诧地发现,付星桌上的资料书从公考资料变成了考研资料,本专业的各种参考书被她全部找了出来在她大学的四年里,这些书并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很多几乎是一片空白。
她不由安慰自己,一片空白也没关系,现在来用最合适。
她开始看书,提升自己,把专业相关的知识疯狂地弥补付星不觉得自己是学霸,但她应该属于考霸那一类,她知识掌握得很虚,但她专四其实考得还不错,比她平时的表现更好。
没关系,她可以先当考霸,再慢慢让自己成为学霸。
付星现在是承载着不去就业的压力、完成父母的期待和实现自己的热爱三个担子去复习的,也正是因此,她忽然不觉得迷茫了。
早起不再是难事,学习本身似乎也不再是负担,当付星迎来考研那天的时候,她自己的第一感觉是居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天
每个人成功考上研之后都会讲述自己的考研动力,但付星想,就算她坦诚自己的考研动力,恐怕也没有人会相信,因为她的动力不仅迂回曲折,而且本身是和英美文学无关的东西。
付星的确考研成功了。
离校那天,她把贴在自己书桌上的顾熠照片揭了下来,带到新学校去,让顾门继续助力她更进一步。
研究生的这几年,她没有白费,之后顺理成章读了博,和自己喜欢的作家交流,也认识了许多英美文学领域的文学家。
困难的确很多,却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多,再回顾时,那些过去已经不算什么了,她现在读着自己喜欢的专业,爱着自己的学科,某一年去s大交流,她还见了顾熠一面。
顾熠大概永远不会知道,他曾经给了她很多动力。
虽然逻辑很奇怪她从他讲的公考课里汲取自己学习英美文学的能量。
就好像,她在讲述一个和无关的粉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