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话说得明光院所有人都知道,姜宁才吩咐“太太平安生了哥儿,人人赏两个月月例让厨上做几桌好菜,大家同乐”
她再往下看,看到林如海说,贾敏关心她钱够不够,还说若孩子们不能来,让她到时间自己去支五千两做第一年的花费。
姜宁知道这是贾敏不想让她去。
她正好也不想去。
她便提笔回信,写黛玉和绯玉都平安,只是两个孩子都还小,黛玉又弱,她不敢上路,多谢老爷太太记挂着,她自会在家调停家事,一年五千两很够开销了等等。
回了信,又附上画和功课,姜宁暂时没心事了。
明年两个女孩儿两周岁,体弱不能去,后年两个女孩儿三周岁,说起来也很小啊。四周岁五周岁也不大
林如海一直在云南,或许她五六年内都不用过去。再想得美些,或许十年八年
那就不太可能了。
姜宁按三年算,她每年还能再捞三千多两,三年就是一万两,还有三年清净日子过,她该知足了。
接下来好几天,她见人就夸贾敏,夸到林家从里到外都知道绯玉叫她“娘”是两位领导同意过的。
可她高兴放松了,王嬷嬷等八人却越见发愁。
姜宁不太懂。
贾敏生了儿子,等于林黛玉有了亲弟弟,不该是好事吗她们愁什么呢
她让桃嬷嬷几人旁敲侧击,问出来了
王嬷嬷她们是替林黛玉委屈,觉得林黛玉不能跟去云南,父母不在身边,连周岁宴都没能大办。
老爷太太还没有接了姐儿去的意思,太太又有了哥儿,几年下来,老爷太太把姐儿忘了,不疼姐儿了怎么好
女儿家的前程好不好,可全看爹娘会不会尽心打算
一姐儿还有亲娘疼着,大姐儿却
姜宁
好吧,她们担心的其实不无道理。
但姜宁不喜欢有人在明光院愁云惨淡的,更不想她们把黛玉影响了,便叫了王嬷嬷来谈心,让她看正满地乱跑的绯玉和在后面跟着的黛玉“看看你大姐儿这身子,绯玉不怕,她不怕山长路远你是觉得你们姐儿好好活着更重要,还是那些虚热闹重要”
正是盛夏,明光院里绿荫如盖。
两个姐儿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在廊下跑,一姐儿分明是妹妹,看着却比大姐儿还高半寸。一姐儿在前面跑,笑的声音又大又响,大姐儿跟着妹妹跑几步,歇几步,嘴里不停叫“绯玉绯玉”。
这时,一姐儿就会停下来,等等姐姐。
姜宁“老爷太太不叫大姐儿去才是疼她。一个周岁宴罢了,大姐儿长大了都记不得,算什么你们也说了,一姐儿才是我的亲骨肉,我都不在意,你们倒会多操心。”
王嬷嬷低了头。
姜宁笑道“大姐儿是太太的亲女儿,谁忘了她,太太都不会忘了。”
亲娘怎么会忘了女儿呢
转眼绿荫稀疏,秋风细细。
八月一到,姜宁就总算了上一年的帐,又从库里取出五千两。
去年林如海就是八月份给了她五千两,她可不算提前支银子。
结果银子到手没两日,邸报上写,林如海升了。,,